第七百九十九章 進可掌權,退則傳道!(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601 字 2020-11-02

大瑞的士大夫,從來不覺得天下就是一家之天下,更不認為自己是皇帝的家臣,反而覺得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自然不願意讓皇帝為所欲為。

所以,有時候的激烈勸諫,非是一定要讓皇帝認錯,而是讓皇帝留下記性,心有余悸,這樣下次就會有所顧忌,不令類似事情再次生。

不過,正當滿朝文武醞釀話語的時候,那位定王李鐸接下來的一句話,又將他們的思緒擊得粉碎——

「加邱言為國子監博士銜,令其傳聖人語於學子,彰人間道在興京!」

此言一出,連一直面色沉穩的王甫和馬陽,都是神色有變,目光中流露出一點意外!

而滿朝文武就更是思緒凌亂,覺得今日之事太過離奇了。

說是封賞邱言,卻先將戰功壓下,做出一副要封賞兩次的架勢,隨後予以翰林學士也算是正常,畢竟邱言本就任職翰林院。那樞密都承旨已然有些破格。但聯想到邱言在草原上的戰績,以及兩部兵家典籍,還是能夠理解皇帝的心思的,無非是提拔一名知兵的親信心腹。

但如此一來,翰林與樞密院,已然有些跨界了,如今又加了個國子監。立時就讓事情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的!

國子監,可謂大瑞的最高學府,聚集王朝之內的學子精英。

這些精英,其中的一部分會在未來成為朝廷中堅,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行,無疑會對未來的朝政有不小影響。更隱隱影響天下風氣。

如今王甫變法,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將國子監掌握在手中,推行變法新學,這個手段,和科舉配合在一起,乃是培養新法人才的不二法門。

只有培養出一批與自己理念、主張相同的繼承人。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局面,對此王甫知之甚深,而馬陽也深有感觸。

因而,這新舊兩黨在朝堂上爭斗,在國子監中也有爭奪,不過,朝堂上爭奪的是「權」,在國子監上爭奪的卻是「心」。

士子心。

將自己的主張、學說。灌注到三觀還未完全建立起來的學子心中,自是有利於日後行事的,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如何去做,就能靠著這些成長起來的學子,攪動大勢。

這個局面下,皇帝卻安插一個人進來,用意就頗為值得推敲了。

國子監博士不是什么普通職位。雖不是祭酒,但也有了在學子中傳學的資格,邱言雖然年輕,可文成典籍。自成一家,讓他去國子監教授學生,豈非是虎入羊群?

這一點,王甫和馬陽心中清楚。

「皇帝這是要異論相攪?挑撥邱言和新舊兩黨的關系,讓他徹底成為孤臣?」立刻,包括張鏈在內的不少官員,就有了種種猜測。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憋得住話的。

一連兩次意外,那位定王殿下,終於把聖旨讀完了,接著退到一旁,饒有興致的看著邱言。

按照流程,下面就是邱言謝恩了,只是不等他開口,就有人跳了出來——

「臣有本要奏!」

高踞在上的李坤循聲看去,認出是一名御史,眉頭微微一皺,猜出了其人目的,就道:「今日時辰不早,先……」

那御史倒也光棍,都不等皇帝將話說完,就生生打斷:「陛下,一人而居三方,此事太過離奇,以邱修撰的功績,其實倒也無妨,只是不言戰功,只道人文,怕天下之人不服!」

說到這里,還要提上一句,邱言前世的許多影視,將這打斷皇帝說話,描繪成頗為恐怖之事,但實際上,無論是前世的幾個漢家朝代,還是邱言現在身處的大瑞,大臣打斷皇帝,只要理由正當,那問題主要就在禮上,與那謀反、欺君的關系不大。

甚至於,曾有大臣敢當面痛罵皇帝,那皇帝承受不住要走,干脆就被人拉住衣袖,唾沫都濺在臉上,還要賠個笑臉。

眼下,李坤被打斷之後,雖是不悅,卻還是道:「朕記得馬卿所著通鑒中提到,天下大務,莫過賞罰。昔炎高祖不愛王爵於韓、彭,故能成其帝業,朕不敢自比先賢,但也有心一為,今邱卿功勞卓著,又有文典傳世,破格提拔,又有何妨?」

ps:感謝「夜落墨楓」、「zz11天蠍」的打賞!

感謝「二十月」、「清清瀟瀟」、「bigdove」、「yuanjing」投出的月票!

明天要去參加朋友的婚禮,兩更可能都放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