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張 井中氤氳門前氣,堂下異心不彰權【三更畢】(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624 字 2020-11-02

如果不涉及到利益,只是單純的學術、學說、拜訪等,就算張海和祁進蟬見了邱言,必也是以禮相待,著力結交,可如今的事情,卻涉及到了利益。

就算是平常人,或許對一些有能力、有背景和有貢獻的知名大人物,會存著好感和崇拜之念,可如果這個大人物突然來到你的身邊,占了你的屋子、搶了你的親人、侵吞了你的財產,那縱是布衣百姓,對這個人的態度,也必然要有變化,生出極端之念,不管其他。

張海與祁進蟬就是這種情況,官場上,權勢、人脈、品階、政績等,就是立身的根本,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苦熬多年只為更進一步,眼看就要得償所願了,卻蹦出一個程咬金來,必是要惱羞成怒的,些許名聲,又如何會讓他們知難而退?

退一步來說,兩人現在做的,也不是要將邱言的仕途斷絕,恰恰相反,他們若是成功架空了邱言的權勢,必將邱言高高供起,在禮制上並無差錯。

官員的權勢,其實就體現在指揮他人的權力上,無論邱言是否被架空,承旨司辦事的都不是官員本身,他們只是拿定主意、發號施令的人,真正辦事的還是吏員。

只是,這個命令到底是由誰發出來的,深藏不少道理,在外人看來,邱言如果被架空了,只是能說其人學識和軍事能力驚人,可馭人手段不行,這樣他日後升遷,也會朝著學術方面發展,不然的話,讓一個馭人不利的人身居高位,於國而言並非好事。

這一點,其實也是官場內,自我凈化和競爭所帶來的結果,就算掌握了下屬的升遷、可若是評價和形象低了,很有可能發揮不出優勢。

民間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說法,多數人以為是立威,其實主要還是要彰顯權勢和手段,震懾下面的從屬官、胥吏,只有展現出一定的能力了,才可讓人知曉厲害,拿到職位該有的權勢,受到承認。

成為長官,到下屬相信你是長官,也是要有一個過程的。

完成了,享了應有之官運,就能進入某些圈子。

不要小看圈子,官場就是一個個圈子所構成的,更有種種細分,文官一大圈,武官一大圈,吏員一大圈。

這圈子里面還有細分,如那文官圈中,還有進士圈、恩蔭圈、特召圈、皇室圈、太子黨圈、學術圈、文壇圈等等。

各個圈子種的官員的出身、能力、品格不同,地位也就不同,彼此間甚至有階級對立,要是一不小心走錯了圈子,甚至會影響整個仕途。

另一方面,這種聚集了相似品質官員而成的圈子,本身也是權勢的表現、權力的體現,一件事情,單獨一個官員去出力,可能會遇到層層阻礙,相互掣肘,可若是一個圈子發力,便能無往不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舊黨、新黨本身,就是兩個巨大的圈子,馬陽、王甫作為兩方魁首,很多時候做出的決定,非是自己的選擇,而是體現整個圈子的意志。

邱言身上,有著很多圈子的烙印,發展起來,能被不少圈子接納,但他從前在翰林院深居簡出,給人以清高之感,後來橫行草原、攻伐無往不利,又讓人心生兵家儒將之態,這樣的形象建立起來,令他和文官圈子生出一點隔閡。

這樞密院中,雖掌管軍政,但掌權的幾乎都是文官,再加上空降而來的爭權之勢,自是讓人舉步維艱。

「皇帝讓我過來此處,想必也有考校的想法在里面,我從外而來,想融入圈子並不容易,按正常的思路,應是拉攏分化,將具體辦事吏員爭取過來一些,然後分庭抗衡,再和那張海、祁進蟬妥協,爭取時間,然後慢慢發展勢力,待得徹底站穩腳跟,便起雷霆一擊,震懾司衙上下,不過……」

此刻,邱言已在劉、祁二人的帶領下,來到了司衙正堂,坐在了堂案之後,高踞在上,俯視眾官,那張海則領著計議官、編修官等人,一同拜見。

以邱言如今的境界,觀氣就能知心,自是看出在場的官員里,個個氣運偏轉,多數與張海、祁進蟬相纏,說明是二人心腹,也有流轉於外的,顯然是和這樞密院上官有聯系,更有搖曳不定的,那是投機、騎牆之流,准備隔岸觀火,兩邊討好,獲取利益。

只有一兩人心向自己。

按照正常的流程,邱言應先爭取那兩人,然後拉攏騎牆派,然後步步為營,可……

「我來這里,不是來玩勾心斗角的,血肉身入人間,也不是爭權奪利的,豈能顧慮重重?什么圈子、權勢,若不易融入,不妨就打得粉碎,再重新構建,到時自是隱患全無,政令通暢!」

一念至此,邱言也不啰嗦,看著階下眾官和吏員,說道:「將那公務都給本官拿來!」

ps:

感謝「g」投出的月票!

三更完畢,睡了,晚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