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看兩府變遷,欲祭天封神(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87 字 2020-11-02

如此一來,政事堂新的五人,也就是馬陽、徐進、許應一、蔡闕和孟青賓。

乍一看,除了略有偏向的孟青賓之外,幾乎沒有新黨的立足之地,再加上王甫被罷黜的關系,很多人一度以為,皇帝是要終止變法,排斥新黨。

不過,就在人心思變之際,隨著一紙任命,新黨中的重要人物岑帛升任禮部尚書,李坤又與他同知國事之便利,但凡宰執在御書房議事,都有岑帛相隨,並且不是旁聽,李坤時常會征求意見,時有相應。

到了這個時候,其他大臣才意識到,王甫的離去,或許是因為其威望太高,對新法的影響太大,被皇帝所忌,又可能是和在兵制改革方面與皇帝又嚴重分歧,這才退下,可皇帝並沒有因人費事的打算,依舊支持著變法。

不過,王甫一去,新黨一方論資歷和功績,都沒有合適之人足以步入政事堂,這才沒有人成就宰執,可對岑帛的安排,無異於是另一種形式的認可。

吏部掌管官員升遷,本是六部中權勢最大的部門,吏部尚書甚至有「天官」的稱呼,權柄不小,再算上能參與御書房奏對,幾乎是准宰執了,只等資歷熬夠,立刻就能登堂入室。

甚至,還有人意識到,馬陽這位無為宰執,之所以能穩坐政事堂,占據一個位置,說不定,就是皇帝為了方便岑帛入宰的安排,這樣一來,等岑帛入堂時,就不會因此與其他勢力發生沖突——

兩年半後的今天,李坤這位皇帝,在平衡各方利益、異論相攪方面,已頗具手段,不再似原本那樣喜怒形於色,常給人以高深莫測之感,但碰上今天的事,還是免不了憤怒,怒火都顯露在臉上。

「北疆之敵盡被掃滅,所余不過殘留,當務之急為安置諸部,這是幾位愛卿之前所說,朕句句記在心里,可你們就是這么安置的?安置官胡作非為,令已經臣服的幾個部族,憤而將之他們斬殺,然後舉起叛旗!這是怎么回事?嫌大瑞兵將死的不多?不夠?覺得戰局結束的太早?又或者覺得朕太過清閑,想給朕找點事做?」

李坤說著說著,聲音越發低沉,給在場的眾臣帶來巨大壓力。

「陛下,」王靖硬著頭皮道,「這事,或許是個機會,北疆之人虎狼之性,之所以臣服,是因柔羅人被我大瑞擊潰,將他們震懾,他們也打算抓住草原上的權力真空,依靠大瑞的力量崛起,成為新的霸主!這三個叛變的部族,正是其中代表,若將他們擊敗,可以殺雞儆猴。」

這位之前傾向講和的樞密使,在大瑞取得對柔羅的勝利後,腰桿子也直了起來,說話硬氣許多。

「哦?王卿是這么認為的?」李坤循聲看去,眉頭一皺,將一份奏折扔了過去,落在桌邊,「那不妨看看這封奏疏,這是三水安置使寫的,上面說了三水和其他幾大部族,對這次事情的看法。」

「陛下,這……」聽到這里,王靖如何還不知道話中責備之意?

啪!

李坤一掌拍在桌上,怒道:「前線將士,用鮮血拼殺出來的疆土,差點就毀在幾個安置官的手上了!你瞧瞧,三水族人和其他草原之人,是怎么說他們的?為所欲為!無法無天!那一句『我就是王法』,真是好大的霸氣!朕都不如!」

「陛下息怒!」

聽得此言,諸大臣都趕緊表態,知道皇帝所指是哪件事情。

李坤擺擺手,繼續道:「北疆能勝,有兵將廝殺之功,而奠定勝局的一仗,賴邱卿之策方成,平定了柔羅反撲,朕說要按他那封奏疏施行安置之策,可你們是怎么說的?」

李坤從位子上起身,緩緩前行,口中則道:「說邱卿遠離前線久矣,所知時過境遷,其策不可大用,接著就派出自己的安置官去接收勝果,結果,你們就是這般行事的?就是這樣安置的?這是逼他們再反!」

被他這樣責問,眾臣不發一語。

「事已至此,朕也有了決定,邱卿那封奏折,所言比爾等更見用心,從今往後,北疆安置事宜,皆從其上!這事,要在獻俘大典前做好,另外,朕過幾日祭天,要冊封一位正神,這事也要安排下去。」

聽得此言,人群中的一人立刻一驚。

「這個皇帝要冊封正神?為何從來沒聽過此事?這種敏感的時候,冊封神靈,王朝氣運很可能加持其身!等到部洲晉升之際,豈非要被分潤不少氣運?占了好大便宜!」(未完待續)

ps:感謝「玩下下拉」、「隨機注冊也不行」的打賞!

感謝「太陽放假」、「天天傑傑2006」、「書生有無用」、「醉夢洗心」、「卡勞」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