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六章 拒絕!(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72 字 2020-11-02

其實,那白蓮一役中,邱言真正的倚仗,還是經過幾年特訓的精明,能夠執行自己的命令,以及那文網遍布天下,可以探查敵情,再加上諸多人道精神、神通手段,結合在一起,方能達成如此戰果,這些因素匯聚在他身上,本就是千載難逢之事,其他人如何能得?

不過,和皇帝說的時候,設計神通術法的,只能隱晦提及,對那有所忌諱的地方,則一筆略過,不過多談論。

李坤也不計較,只是詢問行伍之事,倒是那位太子,在旁聽者面色不斷變化。

他因邱言傳信,隨行而入宮中,剛來到此處時,心里還有怒氣,覺得是被邱言告密,難免有所怨言,但實際上,太子也很清楚,就算邱言不說,他離回宮之時也不遠了,皇帝縱然不會斷絕儲君接觸民間的機會,卻也不會放任他在外滯留太長時間。

另一方面,邱言在皇帝特使抵達之前,就事先料定,並在與太子交談前,就派人過去通知宮中,這事可以說處理的滴水不漏,有種行軍打仗,料敵於先的味道,就算是太子,也覺不凡。

本來,他還有種因血脈、身份的優越感,畢竟是被奉承了幾年,成長於宮中,年齡又小,少年心性正濃,不能以成人之心度之,可見了邱言作為,在憤怒的同時,俯視念頭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被人掌控錯覺。

這種掌控,就像是在父皇面前的感受。

如今,聽到邱言敘述行軍之事,諸多看似尋常的舉動,背後所蘊含的東西,太子也隱約能夠看得出來其中的腥風血雨,偏生邱言的表情波瀾不驚,仿佛那驚人之舉,都算不得什么,如此一來,太子看向邱言的目光中,漸漸就帶上了一絲敬畏。

「行兵打仗果真有趣,」聽著聽著,皇帝感慨一句,「不過,這種事朕是做不來的,多虧是愛卿你,換成另一人,不說有沒有這個本事,定就沒有這個膽量個,更不要說如你一般的遠見了。」

說話的同時,李坤從桌上拿起一份奏折,晃了一下,繼續道:「你操練出的那支精兵,幾大軍鎮使出了渾身力氣爭奪,兵部已經不勝其擾,那是擋都擋不住啊,即便硬是壓制,可看那幾位節度使的意思,也不會退縮的,可是給朕弄了個難題了。」

他嘴上說著難題,臉上卻帶著笑容,顯然是個頗為幸福的煩惱。

邱言練出來的五千兵馬,在平定白蓮教的征戰中,可謂出盡風頭,名上青史已經板上釘釘,就算是流傳到後世,也會變成以少勝多的典故,這樣的軍隊,可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

邱言一介文臣,領著皇命坐鎮一方,統領這樣一支兵馬,在他節制軍政的時候自是無妨,可終究不可長久,所以白蓮禍亂稍微平息,朝廷就急不可耐的將邱言召回去了。

邱言走了,練出來的精兵卻不能跟著離去,因為這非一人私兵,也就不可繼續留在邱言的掌控中。

如此一來,如此一支兵馬立刻就成了香饃饃,不知道多少將軍、軍鎮想要得到,為此甚至不惜撕破臉面,各施奇謀,只為能得兵馬。

「四年前,愛卿在草原上,為大瑞錘煉出一支鐵血之師,而今更有這以一當百的精銳兵馬,這兩支兵馬,一支在北疆殺敵立功,一支平定了江南禍患,未來就是支撐起大瑞軍中的中流砥柱,配上愛卿於那劍南所施行的治軍之法,足以為後世安定的根基所在!」

李坤對邱言曾經統領過的兩支兵馬評價很高,字里行間更透露出了更深的意義、目的,顯是打算利用這兩支兵馬——主要還是剛剛平定了白蓮之亂的五千人馬,作為籌碼和種子,為將要到來的兵制革新做准備。

邱言則是微微皺眉,提醒道:「陛下,這事不能操之過急。」

「這事朕心里有譜,」李坤點點頭,笑道,「這兩年,朕每日都會服用葯膳,其材料正是愛卿托人帶來的種子種出,身子骨確實有所好轉,最近的精神頭也逐漸提高,應該還能看到大瑞盛世降臨,只是世事無常,卻也不能放心,所以……」

說到這里,李坤視線一轉,落在那太子身上,目光轉為柔和,指著後者道:「這日後還是要指望著他的,這教導太子的職責,就要拜托邱卿了。」

此話落下,迎著皇帝的目光,邱言出乎意料的搖了搖頭。(未完待續。。)

ps:感謝「浮塵封」、「小貝№」的打賞!

感謝「pop」、「st露cifer」、「小飴」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