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一章 太子不得師,轉而築其院(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38 字 2020-11-02

此刻的李炎,也被這兩個字那莫名意境所攝,但本身並未表現出多少異狀,反倒是那身體表面浮現出陣陣氣流,初看無色,但細觀之後,則有明黃之感,正是顯形的龍氣——

這赫然是龍氣現身,護持其形與神,方能使得李炎不受兩字影響。

有此基礎,李炎便能稍顯從容的觀看兩字,品味其中妙處。

漸漸的,兩個字在他的視野中迅速變化,那一筆一筆的墨跡,好似活過來一樣,分離流動,在冥冥之中,投影其意念深處,構成了乾、坎、艮、震、中、巽、離、坤、兌九字,並各領一處,排列組合,構成奇妙痕跡,不時有陰影落下,就像一人行走,腳步不斷落在地上似的。

「這九宮步當真玄妙,在那易理之中,潛藏人道精華,同時又貫穿武道玄奇,當真是一部奇功,卻也只是邱先生隨手寫下,如此看來,先生當真可稱為學究天人!」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見到這兩個字了,半年之前,李炎派去與邱言兩名徒弟論道的人盡數失手,他自然不會甘心,就算知道自己是被李英連利用,也將那小人懲治,可事情已經發生,若是退去,他總覺得會被世人看清。

於是,李坤遂豁出面子,去求助了一名當世大儒,言說厲害,並拿出知行之道不斷擴張,吞食其他學派地盤的種種跡象和證據。

那名大儒自身並非坐鎮書院,所以沒有參與東華爭奪氣運一事,正是空閑,但他本人也有道統學說想要傳承,便就心動,同時也是聽聞了知行之道的名號,有心要去切磋,是以答應下來,與邱言論道。

這一次,邱言沒有排除自己的弟子——這是為了表現尊重,親自出面,雙方論道來去,最後的結果,竟是邱言借機整理思緒,將那「事」部完善許多,並且爆發出驚人之能,輻射四周,使得在場眾人觀論的眾人,沉浸其中,體會到諸多將領、戰事、戰役、戰爭的過往。

最終,邱言從中凝結出一點「戰事」精華,歸於心中,那諸多幻景也隨之消散,可那位論戰的大儒,卻主動認輸,接著二人又探討起來。

與之相比,第一次由此經歷的太子李炎,同樣也在那一天觀戰,沐浴了典籍光輝,心中念頭才有變化,並隨後研讀邱學書籍,慢慢有所明悟,這對待邱言的態度,自然是急速變化,最終顯露出誠心求學的姿態。

不過,面對太子李炎的變化,邱言在其人過來致歉,並且求教的時候,卻沒有答應。

至此,李炎卻沒有氣餒,居然顯露出些許韌性,他見邱言一點也不給情面,同時經過這一段時間,不斷網絡各方去與邱言挑戰,無形中增長了見聞,也知道了邱言如今的地位,並非是依靠官職,自然不會想要用強。

於是,這位未來的皇帝,居然選擇了與那只猴子一樣的做法——示之以誠!

不過,猴子的心思沒有多少彎彎道道,有如赤城嬰兒,最後只想到了在山門外長跪不起,可李炎到底是經歷眾多,再加上他的地位擺在那,真要是給邱言下跪了,立刻就要風起雲涌,牽扯出一大堆事情,更會讓邱言的政敵歡欣鼓舞,再展雄風。

所以,李炎所選的,是迂回路線,算是一種投其所好,他知道邱言打算建起一座書院,來傳播邱學,便主動接過了這差事。

邱言因在朝為官,能抽出的時間不多,在加上其他種種原因,這書院的地址雖然勉強定下來了,可這工程的進境一直頗為緩慢,原因就是這書院的構造頗為繁雜,各種布置都有講究與深意,單純去看設計圖紙,普通的工匠很難領會里面的奧秘,須得有人在邊上點醒。

這個人,除了邱言,也就還有他的兩名弟子,至於其他有著類似水平的人,邱言就算能叫動,也不會這么做——你讓一個有著不錯文道造詣的人,整日里去那工地上來回,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就顯得大材小用了。

就算邱言的知行之道,其實倡導這種身體力行,從細微之處見真章的事情,可如今的京城,正處於各方角力的關鍵點,委實不便於節外生枝。

這個時候,太子突然出面,接過了差事,更是透露出自己要拜邱言為師的架勢,然後拿著圖紙,找到了工部,直接調用起王朝之力。

一個王朝,何等廣博,人才濟濟,就算邱言的圖紙很是深奧,但只要每日過去請教一刻鍾的時間,也足以維持一日進度。

而太子出面,也和臣子出面不同,若是邱言動用工部之力,自然是彈劾的奏章連綿不絕,可太子李炎既然說要拜邱言為師,而不久前皇帝李炎,也正是給邱言加上了太子少師的頭銜,這樣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況且,皇帝重病,變天在即,這種時候誰又回去觸太子的眉頭?

可即便由工部出馬,進境依然不快,好在大的輪廓很快確定,只是細微處要多花功夫,是以這書院的院落,早已成型,正是李炎眼前的這座。(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