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知行兩分,支系雛形(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52 字 2020-11-02

這兩個人的來歷不同,所擅長的也有不同,他們跟在邱言身邊之後,觀邱言的言行舉止,各有所得,同時又有不同。

孫遜來自江南大家,祖上還有稱王過往,那身家氣運之中,甚至摻雜著一絲衰敗的龍氣,自幼所學就與眾不同,詩書傳家,家學淵源,都是遠超常人的,所以他在觀看邱言的知行之道的時候,關注的是一件事、一句話背後所代表的奧秘,對自己未來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在識圖從中找到解析天地之理的訣竅,時常會與一些記述邱言言行的書中語句做對比,從而一步一步的探究,步步為營。

所以,如今心思沉淀,在那衍生出來的虛幻世界中,他所經歷的,也是歸於文事,體驗的是風華絕代、詩詞歌賦,縱然也有刀兵,但往往是談笑間,敵人便灰飛煙滅。

相比之下,那武蒙可就沒有這么細致了,此人的父親,當年乃是大盜出身,武藝高強,縱橫無忌,等那武四平成了武將,受了管制,一些草莽氣息一樣沒有能改掉,也就不可避免的會讓自己的子嗣繼承。

所以,武蒙的言行中,既沒有貴胄世家的背景,也沒有官宦人家的底蘊,顯得豪邁不羈,跟在邱言身邊,被其人折服之後,這武蒙也很關注邱言的言行舉止,但更注重現實意義和影響力,甚至有心模仿,同時也關注邱言在兵家上的造詣,對於邱言那練兵與調兵之舉,很感興趣。

所以,如今在這虛幻世界中的輪回,武蒙所經歷的,則是一種沙場飲血、馬革裹屍的經歷。

這種輪回快速無比,好似心魔引動了一絲念頭,然後衍生出無數變化,只是身處其中的人並不會感覺到多少異樣。

但隨著幻境演變,到了後期,這孫遜、武蒙兩人在心得感悟上的分歧,也就越來越大,其中最為明顯的分別,很快就浮現出來——

孫遜這邊,對知行之道的領悟,明顯是建立在「知」的基礎上,凡是先要心中明了,要讀書明理,要記在心中,然後在日常的行為上加以印證,或者特別注意。

反觀武蒙,則是以「行」為本,先是自己做了什么,然後按照知行之道中的總結、歸類之法,將這些做的事,在事後總結得失,提煉關鍵,和邱言的言行舉止作對比,從而來掌握和了解知行之道,不斷的更正、規范自身言行。

這兩種方法,隱隱就要體現出兩個知行之道的分支,只是如今二人還都在學習中,更為真正凝結出知行之道的文心、道心、拳意。

值得一提的是,那武蒙在行動的同時,不斷參考知行之道,就像是練武的時候,在對照秘籍一樣,自身的武道隱隱有了知行之道的痕跡,這也是一種隱藏的支系。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最多是在當前的氣運中稍有分別,但更多的氣運,還是要匯聚到整個學派的氣運團中,和其他諸家的氣運交相輝映。

「唔……」

這般的虛幻世界體驗,很快結束,二人的思緒重新歸來,這對於他們而言是漫長時光,但對於其他人來說,只是短短一瞬。

不過,二人對視一眼,再識圖回憶,也只能得到模模糊糊的記憶片段,並不真切,只是在虛幻世界中所得的感悟,並沒有消散,幫助他們在知行之道的領悟上更進一步。

「剛才那是……逐字逐句的對我等的心得,進行虛幻反饋?這樣的體驗,當真是難得。」孫遜稍微沉吟,就明白了緣由,同時生出遺憾,「可惜,因為時間太短,我之前對知行之道的心得領悟,並不深刻,如果時間長一點,再放入此典,那么收獲必然更大,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

他自然明白,這樣的機會絕對不多,就算自己已經是邱言的弟子,怕也沒有幾次,況且這種事情,一般也就在第一次的時候最為震撼,得到的收獲最大。

這樣想著,他的目光落在台子上,這才發現,自己與武蒙的兩個冊子,赫然消失,其中的紙張燃燒殆盡,而語句則是化作幾枚字符,漂浮在那書典的上方,並緩緩向內滲透。

邊上,邱言仿佛猜到了他的心思,出聲道:「這《知行論》用來收納知行心得,但放入一次之後,五年之內,不得再放。」

這話讓孫遜和武蒙都頗為遺憾,卻聽得旁邊的孟三移、鄭雲有些糾結,難以取舍,他們因距離關系,感受到了孫武兩人的變化,有心效仿,但也有同樣擔憂,想要積累更多。

這時,邱言話鋒一轉:「好了,先不要管這些,你們兩人該決定了,是否現在就入士林。」(未完待續)

ps:安全上壘!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