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以德為寶,以人為寶(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58 字 2020-11-02

「原來是邱兄到了,我等在這里可是等了一段時間了。」韓遠一見來人,便說出這樣的話來,他與邱言之前並未見過面,但畫像看了不少,再加上之前的那話,哪里還能認不出來?

只是,在座之人,在言語中並不提及邱言的爵位和官職,只以名姓相稱,表明在這學術領域中,雙方位格相同,不提起他。

「韓兄,在下不比閣下,終究有政務要處理,這才有所耽擱,而且諸位這次過來,事先也沒有打聲招呼,難免有招待不周的地方。」邱言輕輕拱手回禮,一番話不輕不重的說出去,先是表明了自己對韓遠知之,同時點明其他。

果然,韓遠聽到自己的姓氏,面色微微一變,心下略有動盪。

這時,又有一人從他的身邊站起,指著邱言笑道:「閣下不必強調自己的身份,你為宰執,為天下計,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是錯誤,沒有什么值得自傲的,所謂各有所職,人各有異,我等或許沒有你的際遇,也沒有你那般治理朝政的本事,但卻能分辨是非。」

這人說話間,有一種不羈味道,嬉笑怒罵之感,雖也是人文之道的儒者,但性子使然,並非都是那一板一眼之輩,他說了這些,那手指一動,又指著周圍,繼續道:「你要治國,那也沒什么,但以你如今的地位、名聲,卻足以引得天下反蜂擁,引動人心浪潮,如今你在這書院人文之地,起了高樓,賦以百寶之名,其中又曬諸多珍寶,豈不知上行下效,倒是炫富風潮一起,豈不是鬧得世風日下?」

「哦?」邱言聞言,便問道,「不知閣下有何見教?又是否看出了此樓虛實?」

那人笑道:「不才乃是安東書院周允,這百寶堂的名堂,我沒有看出來,卻也知道,我等讀書為學之人,不應將這黃白琉璃之物當做珍寶,昔者子罕在宋,有宋人獻出寶玉,子罕弗受,那人怕懷璧其罪,百般哀求,子罕便收其玉,變賣所得之資財,又反過去交給獻玉的宋人。」

「子罕弗受玉,以得為寶,這個典故流傳甚廣,」邱言點了點頭,知道對方看似講故事,實際上已經算是論道了,是要用這樣故事體現出的道理,對比自己所做之事,來強調其人的正確性,只是邱言的這個百寶堂,本就不是以珍寶為名,「不過,當年列國之時的齊王,卻也有過以人為寶之事。」

「咦?」聽得邱言這話,在座眾人對視一眼,而那安東周允也是神色變幻。

「魏王誇贊自己的十枚寶珠,齊王卻誇耀自己臣下之能,寶珠可以光照十二乘車,能人卻可以令齊國路不拾遺,所以邱某此樓,並非以珠為寶,而邱某為相,治理天下,德刑並用,也不能單純以德為寶,但這座百寶堂,所藏之寶卻也不虛,是為了讓諸位在接下來齊聚之時,能得安心,是以這百寶,正是百家之人的意思!」

「以人為寶?百家安穩?」

那眾人一聽此言,哪里還不明,邱言這是早就算到了自己等人會過來,都給他們安排了工作場所,只是……

「我想,邱兄你是意會錯了,我等中大部分人,之前也接到了你發出的請帖,說是要編撰大典,只是這事未免太過異想天開,那人道何其浩淼,無數先賢上下求索,尚且不及萬一,我等也不敢有此狂妄之心,至於這次過來,也是聽說閣下做了離經叛道之舉,將諸多聖賢的畫像,聚集一堂……」

說話的人,還是韓遠,他儼然已經成為了這次抵京大儒們的喉舌,但邱言不等此人將話說完,便問道:「諸位,這百家先賢,到底是人道賢者,還是神道神靈?莫非,我將諸多聖賢的畫像聚集在一起,是褻瀆了神靈?為那些將念頭寄托於神靈信民所忌,所以要群起而攻之?」

聽得此言,堂上眾人面色皆變,那些精通辯論之術,立刻就意識到,邱言要將兩件事情,用邏輯聯系起來,成了一件,這樣一來,一旦攻擊其中任何一方,就變成了對另外一方的贊同。

若是放任如此,立刻就要在論道中落入下風!

可惜,邱言根本不給他們插話的機會。

「人道前行,本就有諸多錯誤,便是邱某從前所做衛所,今日一樣要將之罷黜,輔之以改變,但當年這衛所之制,確實穩固的邊關,解決了從前的一些麻煩,而且打下來的基礎,也讓今日通過改變後的邊疆,更為穩固!」

邱言一邊說著,一邊盯著那韓遠,後者被他盯得心中發毛,無形壓力降臨,口中的話也沒有說出口來,只聽邱言繼續道——

「這與人道前路一樣,先人打下了基礎,提供了便利,但歸根結底,如今探究人道的,讓人道繼續前行,靠的不是遺澤,而是今人奮進,一本大典就將諸位嚇到了,那人道前路浩瀚無邊,無數分歧岔路,是不是都不用走了?」

ps:感謝「登峰見我」、「陳詡」、「邪風天」、「仙音魔曲」投出的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