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十大廠和十大研發(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122 字 2020-11-02

作為李廣自身來說,他實在不願意涉及太多的產業項目,也不願意涉及太多的科研項目。但問題是,他做的事情是打仗,是拼人命的。而李廣又明知道海抗軍欠缺,自己又知道一些,叫他不發展而去耗費戰士的生命,他良心難安。

李廣現在不缺錢,但是難以購買到合適的武器,尤其是大炮。海島防御絕對不是只憑輕武器就能做到的。

大口徑加農炮根本別想,就是大口徑榴彈炮也很難購買。美國人銷售步槍,子彈非常積極,但是大口徑的火炮根本不對外銷售,實際上美國人現在對戰爭的准備也很是不足,根本就沒有多少重炮。而李廣也沒有更多的情報出售給蘇聯,也弄不到重炮。

在這種壓力之下,李廣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火炮生產線。仿制德式步兵炮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問題,正好蘇聯人提供的炮鋼鋼坯能夠制造二十四倍徑的炮管。

但問題在於,炮管到現在質量還不過關。這個還真是急不得,機加工工藝只要控制嚴格,就能保證質量。但是熱處理技術,卻是需要經驗的。現在一干技術人員正在努力攻關。

火炮的生產,所有的零件現在都已經解決,無論是購買還是自制都不是問題。現在就是炮管掐著李廣的喉嚨。

如果能解決炮管的生產難度,那么三款76.2毫米火炮就能順利的投產。

炮管的工藝如果不能突破,不僅步兵炮,野炮不能生產。而且高炮的缺少直接的影響到了幾艘軍艦的防空能力。坦克也只能當推土機。

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李廣本打算去一趟美國,不計代價的挖人。這時候,神奇的袁曄教授再次出手。

美國那邊十二架p40戰機即將交貨。現在由於歐戰的爆發,可能會有變化。美國人想先為法國人提供武器,而李廣的訂單准備後退。

袁曄教授需要去一趟美國,處理這個問題,順便自告奮勇的招人。

李廣自知,他也只是占了一點知道歷史的優勢,但是輪到處理問題的能力,拍馬也追不上袁教授。既然如此,能者多勞,李廣又給袁教授安排了幾項小事。

說句內心話,李廣對著袁曄一家稍有戒備,這一家實在是太厲害了,已經超出了常規。無論是在二十一世紀還是在這個時代,李廣從未見過一家中出現如此多的人才。而且袁家在海抗軍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且不說袁然管理這烏拉圭的一攤子事情,袁教授和他的學生們不僅管理著民政,而且在五個工廠十個科研小組中無處不在。實際上就是烏拉圭那邊的幾個項目中也有幾個擔任重要角色。

但是李廣真的看不出袁教授是怎么想的,好像真的沒有一點私心。如果說私心的話,也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找個如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