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月戰爭 七(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717 字 2020-11-02

霸下號的主炮雖然沒有動用穿甲彈,但是威力強大的榴彈對於幾乎沒有裝甲的驅逐艦威脅極大。距離遠的時候,霸下號射擊不夠准確,但是五公里的距離,即使在高速運動中射擊的精度還是相當高的。半個小時的炮戰中,霸下號已經擊中智利這艘驅逐艦五顆炮彈。此時的驅逐艦上狼煙滾滾,船身已經有些傾斜。

c47運輸機再次一枚炸彈炸中這艘倒霉的驅逐艦,立刻使得這艘戰艦渾身顫抖。巡洋艦抗上一枚一百公斤炸彈還不好受,而驅逐艦只有中上一枚就是致命傷害。

隨著這一次劇烈的爆炸,這艘峰風級驅逐艦立刻慢了下來。

鄭學昌見機會來了,立刻展開肉搏,霸下號急速沖近驅逐艦。三四公里,這個距離,即便不是穿甲彈,五十多公斤的彈頭也足以擊穿驅逐艦可憐的裝甲。這種距離,對於152mm炮來說,幾乎是直射,精准度極高。幾分鍾內連續三炮擊中驅逐艦。

本來驅逐艦速度已經慢了下來,用魚雷也是極有把握的,但是魚雷造價太高.鄭學昌跟李廣時間不短,好習慣沒有學多少,倒是學會了精打細算,還是繼續采用炮擊。(主人翁有好習慣嗎?)

強大的炮彈威力,把整個艦橋炸的一塌糊塗。如同颶風掃過的庄稼地,裸露的鋼鐵支架東倒西歪,慘不忍睹。

眼看這艘驅逐艦就要被海抗軍擊沉,海面上已經聽到了遠處炮彈飛來的尖嘯。

遠處趕來救援的智利艦隊,托拉.胡安將軍在戰列艦上看的清清楚楚,驅逐艦被炸的渾身是傷,已經下沉一半。不顧距離遠,命令主炮開火。

鄭學昌嚴守李廣的命令,硬碰硬絕對不允許,而且睚眥號已經受傷,霸下號如果有閃失,那么海抗軍連牽制對手的能力都將失去,於是帶著霸下號向東狂奔。

現在,鄭學昌已經有了足夠的把握逃出智利海軍的追擊。智利海軍看似強大,但是主力艦速度都不高。不過這都是後話,眼前的關鍵是必須及時逃出智利戰列艦的主炮射程。

標准排水量兩萬八千噸。滿載排水量超過三萬兩千噸,這種鋼鐵怪獸的威力簡直超乎想象。海軍上將拉托雷號戰列艦上主炮口徑數量相當恐怖,10門356毫米/45倍口徑主炮(雙聯裝炮塔5座),16門152毫米炮,2門76毫米炮,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就拿356mm炮彈來說,僅僅一枚重量就在六百七十五公斤。這種級別的炮彈,即使只是一個鐵嘎達,砸在霸下號上就能擊沉。

大口徑的炮彈,在空中飛行的聲音和152mm炮有著很大的區別,尖嘯聲中帶著轟隆隆的雷聲,直如地獄中死神揮舞鐮刀。不用爆炸,就能使人喪膽。

這是鄭學昌第一次看到戰列艦齊射的威力,一輪齊射在大海中炸出一片水幕,霸下號立刻就陷入水霧,不辨東西。距離霸下號最近的一顆炮彈,只有四五十米,巨大的爆炸威力把霸下號震的如同大海中的樹葉,毫無抵抗的隨波逐流。數十米距離,即便是戰士們都躲在船艙中或者炮塔里,也被震的頭昏腦漲。霸下號的艉樓頂部的觀察哨被爆炸的沖擊波當時就震得昏迷。即便如此也是因為有一圈的鋼板防護,如果是沒有防護的狀態下,即使四五十米也能使得這些戰士當場陣亡。

戰列艦主炮威力實在是太恐怖了,這玩意只要中上一顆,霸下號不死也得殘廢。

什么都不用想,面對戰列艦這種大殺器,霸下號一點正面對抗能力都沒有,只有拼命逃竄。在霸下號亡命狂奔半個小時後,鄭學昌才松了一口氣,也幸虧智利戰艦沒有追擊,要不然鄭學昌真不知道是否能逃出恐怖的主炮威懾范圍。

鄭學昌是學習海軍的,但是這是他真正第一次見到戰列艦齊射。剛才霸下號也幸好在其射程的邊緣,要不然恐怕霸下號早成了一堆廢鐵。戰列艦的威力實在是足夠恐怖,但是消耗巨大。艦炮一次齊射就是十噸左右的彈葯投放,加上發射葯等消耗,至少在四萬美金。如果算上艦炮本身的損耗,在十萬美金以上。(一戰時期的艦炮壽命不過一兩百發。)

由於消耗巨大,世界各國的戰列艦都很少實彈演習,英國美國這樣的富國一年中艦炮齊射的機會也很少,而小日本艦炮演習時想出的歪招是把主炮炮管上並列一支75mm炮,實彈演習實際上只是75mm炮開火。

對於這種恐怖的武器,戰斗中如果想生存除了運氣,鄭學昌實在想不出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剛才霸下號中了一枚127mm炮彈,就炸毀兩門高炮,七人陣亡,十多人受傷。三十多公斤的炮彈威力已經如此之強,而356mm艦炮的威力簡直難以想象。

在剛剛過去的戰斗中,鄭學昌即使面對巡洋艦或者驅逐艦都沒有喪失信心,但是一艘霸下號面對著海上的巨無霸戰列艦時,他有一種無力感。

李廣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航母才是王道。不過鄭學昌並不是很信服這個判斷,當他真正看到戰列艦主炮齊射的威力,才知道世界上恐怕能對付戰列艦的也只有戰列艦。而所謂的對付其實也是有運氣在內,公平作戰的環境,戰列艦和戰列艦之間的對抗恐怕是運氣占很大比例。畢竟一顆炮彈先擊中對手要害,就能造成巨大損傷。

可以說兩艘同級的戰列艦對抗,甚至是弱一級的戰列艦對抗高一級的戰列艦,雙方都沒有絕對把握戰勝對手。

或許真的只有航空母艦才是戰列艦的殺手。鄭學昌經此一戰,對海戰的認識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