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敦刻爾克 尾聲(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838 字 2020-11-02

六月一ri晚間,一艘鳥糞船更是被抽調出來運輸武器彈葯。

6月2ri,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同時考慮到英國空軍已經傾盡所有,為了保存足夠的空中力量在以後戰爭中使用,英軍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間組織進行撤退。

高層的解釋很動聽吧?保存實力。實際上就是保存空軍,放棄陸軍。英國佬的內心中人是有價格的。

夜幕剛一降臨,由各種各樣船只組成的艦隊就從英國起航了,午夜前,到達敦刻爾克,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從東堤登船。

一艘鳥糞船則是裝載了一夜的彈葯,已經向南追趕zi you輪而去。鳥糞船上的吊車噸位太小,大件的武器實在難以吊運。德軍的炮火清晨時分已經能夠覆蓋海面,鳥糞船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鳥糞船的收益相比較zi you輪來說不大,但是也極為可觀。為了能夠盡快裝船,鳥糞船上裝的車輛以及摩托車數量最多,其次才是武器彈葯。

6月三ri傍晚,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沖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

拉姆齊海軍中將宣布「發電機行動」結束。

這場大撤退從1940年5月25ri開始進行,至6月三ri結束,共歷時9天。短短九天時間,這支前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4萬大軍從死亡陷阱中拯救出來,為盟軍ri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但是令李廣奇怪的是,為什么鳥糞船運輸了足足五萬人,而英法聯軍怎么還是和歷史上一樣,救出了三十四萬呢?

原因很簡單,沒有最後被俘的四萬法軍在死扛著德軍的進攻,再多的船也運不走人。應該說法軍的防御作戰還是相當有毅力的,明知道自己將會被拋棄,還是戰斗到了最後一刻,直到海灘上的撤退完成。

這四萬人和歷史上一樣被俘虜,很悲壯。但是這不是中國人的戰爭,李廣對此並沒有多少感慨。

另外一個原因是,李廣的存在稍稍的影響了一點戰爭進程。李廣的炮火打擊使得德軍的南線進攻受挫,反倒是更加集中力量用於東方進攻,進攻速度更快,比起歷史上德軍早占領了敦刻爾克十二個小時。結果總共救出的人數大約還是三十四萬人。

救援行動的收尾,不能不說英國將軍夠狠。四萬多法軍被拋棄。這種大手筆,李廣自認是狠不下心的。李廣在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中獲得的物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巨大的聲譽。而李廣感觸最深的是,當一個將軍不易。李廣相信,英國上層也不願意丟下四萬多法軍,但是斷尾求生這種抉擇在萬不得已情況下還是要選擇的。

戰爭無比殘酷,李廣心中祈禱,自己不要遇到這種情況。不到那一天他真不知道自己會怎么做。看別人下達如此殘酷的命令,做出如此殘酷的部署,要指責很容易。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上,可以罵的聯軍將領狗血噴頭。但是真的某一天自己面臨如此窘境,又該如何處理呢?

在歐洲這幾天,李廣最大的感觸是差距。中國和歐洲的差距。根據李廣的計算,英法聯軍平均每十五人就有一門炮。

這個數據是在是太驚人了,華軍一個師不過八到十二門75mm炮加上一些迫擊炮,而這已經是正規軍的配置。如果是雜牌部隊,甚至一個師都沒有身管火炮,只能靠一些迫擊炮裝門面。

英法聯軍的失敗,根據李廣的分析主要有三點,第一戰略思想保守,只知道死守,防御馬其諾防線,根本就沒有一點主動xing。

第二,聯軍的武器雖然很強大,但是配置極為不合理,使用上也是一戰思維。

第三,士兵沒有經歷過戰場。根據李廣的經驗,哪怕是只經歷了短暫的戰爭,士兵的戰場表現截然不同。如果要評價這次撤退的最大意義,應當是英法挽救了三十四萬有戰斗經驗的士兵。這一點極為關鍵,戰場經驗極為重要,無論如何嚴酷的訓練都不能代替生與死之間的那種感受。

而德國人無疑是在這方面占據了極大優勢,德國兵在波蘭已經經過錘煉。而英法聯軍還算是菜鳥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