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戰非洲 2 莫名(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947 字 2020-11-02

當初海抗軍移師唐港,動用十多條商船,也才搭載了三十六架戰機。隨後的一個多月,幾趟商船往來才運來了十二架戰斗機。

戰斗機這東西不像武器彈葯,雖然輕的很,但是很是占用商船的空間,轉運很是麻煩。

因此,李廣在安排鄭學昌回石像島的同時,下令黃中華擔任在建的輕型航母--自由龍號艦長。

黃中華可是李廣最為重視的一個海軍軍官,而且跟隨李廣的時間最長。在海抗軍中,黃中華最為另類,也最郁悶,他升職升的不慢,但是一直撈不到打仗的機會。

從鳥糞船,帶皮卡號,再到pc號,霸下號,後來更是擔任了皮卡驅逐艦艦長,目前是大西洋號戰列艦代理艦長。在海抗軍的海軍中,黃中華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其重要性絕對不在鄭學昌之下,但是他一直沒有撈到什么打仗的機會。不是李廣不重視這個年輕人,而是這個年輕人實在太有用。可以說這個年輕人已經是海抗軍的萬金油,那里缺人手就往那里填。真可謂是革命的一塊磚,那里需要那里搬。

黃中華對於上戰場急的簡直喉嚨冒火,但是現實情況是他接手一艘船,全艦官兵磨合的剛剛有了眉目,他就被李廣派出擔任更重要的角色。

而且黃中華還有一個大優點--為人善於交際,極其適合和歐美人打交道。當初鄭學昌被李廣派往德國做貿易,後來被黃中華頂替,事實證明,黃中華頗有商業頭腦。

現在海抗軍嚴重缺乏飛機,黃中華再次被李廣委派擔任自由龍號輕型航母的艦長。只有自由龍這樣的船一次才能攜帶數十架飛機。艙內的標配可以攜帶三十六架戰機,甲板上可以攜帶十多架運輸機(非戰斗狀態,僅僅是運輸。)如果全部裝載戰斗機的話可以一次運六七十架。用輕型航母運輸飛機,效率可要遠遠的高於商船,事實上二戰中各國都采用護航航母或者輕型航母運輸飛機。

李廣之所以這么急,除了訂購的戰機已經差不多可以交貨。還有一批運輸機也必須盡快運回。這批運輸機可不是c47,而是通過寇蒂斯公司牽線做成了一筆生意,美國的幾個航空公司要升級換代c47,有一大批的老式雙翼運輸機要淘汰。

這些運輸機和先進根本就拉不上關系,巡航速度僅僅不到兩百公里,航程不足一千五百公里,載重量也不到一噸半。但是這些運輸機有大優點--便宜。僅僅七千五百美金一架,而且備品備件的價格更加優惠。

對於海抗軍的商業運輸來說,這倒是一個極好的選擇。速度慢,發動機小,相應的油耗也少的很。如果用這些運輸機運送物資和人員的話,代價將會很低。

李廣之所以對這些老舊運輸機有興趣,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發現國內的交通狀況太差,如果是只運輸人員的話,空運的費用不僅不高,尤其是長途跋涉時,比起步行或者火車等其他工具都要節省的多。

要知道僅僅在徐戰的防區,海抗軍的新兵還有好幾千。而且海抗軍在計劃中還要繼續招收學生兵,有飛機的話無疑會加快進程。

另外即使不招兵,招收工人的話,利用飛機也是極為方便的一件事情。

當然了如果能用船的話,最為經濟,但是海抗軍的商船還無法到達整個中國的沿海,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

另一個好處是,有了這么多低速運輸機,可以為海抗軍培養飛行員。從經濟的角度,飛行員在初期使用c47或者p40訓練代價太高,海抗軍很難承擔的起。如果能商業飛行的同時訓練飛行員,海抗軍的飛行員訓練成本將會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邊訓練邊賺錢。

預計鄭學昌到達石像島,自由輪改裝的輕型航母--自由龍號就可以下水,雖然武器以及作戰必備的一些裝備暫時難以齊備,但是已經具備一艘運輸飛機的艦船的基本性能。

在海抗軍急缺戰機的時刻,黃中華再次擔綱自由龍號輕型航母艦長。這樣的來回調動,李廣對手下這員愛將深感歉意,鄭重給黃中華做出了保證,運輸幾趟飛機之後,這艘輕型航母,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以及作戰全部交由黃中華擔綱。總而言之,李廣保證,只要黃中華不提出什么要求,他將會永遠是這艘航母的艦長。

作為一支軍隊的最高長官,李廣的進步的很快。作為一支軍隊,海抗軍更是飛速在發展。但是想象中的那種一呼百應,一聲令下,官兵各司其職,現在還做不到。

各司其職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足夠的人才擔綱合適的職務。李廣拼命的搜集各類專業人才,但是仍然嚴重缺乏人才,海抗軍後備人才嚴重不足,一支部隊想做到各司其職,李廣真的做不到。比如大西洋號戰列艦,到目前別說軍官,就連水手都沒有配備齊,太平洋號上的官兵回到石像島,才能填補所有的空缺。

第三件事情,海軍力量的加強,指望的就是鄭學昌回石像島之後,帶領大西洋號戰列艦立即回航亞丁灣。預計最快也得一個半月時間,這中間海軍力量的缺失,李廣還得從潛艇部隊上想辦法。

第四件事情,對於海抗軍不算很難。在唐港已經有了一個齊裝滿員的叢林營,山地營雖然營長暫未到崗,也已經齊裝滿員。這兩個營加起來有著近三千人,雖然磨合不如鮑鋼的野戰第一營,還是具備基本的作戰素質的。為了應對可能的意軍進攻,李廣決定首先把山地營調到索馬里,而蘇青的叢林營則作為總預備隊。不過這個山地營,最快也得十天才能到達索馬里,在此之前,唯一的戰斗力就是現有的兩千陸軍。

李廣哀嘆,一個軍官竟然整天在如同一個企業管理者一般的計劃雜務。作戰指揮本來應當是他的主要職責,但是事實是他花在作戰部署的精力遠遠沒有後勤那么多。經過了幾年的戰亂生涯,李廣已經漸漸的適應了這種「工作」。他已經很明白,將軍不是那么好當的,這些日常事務的處理是每個將軍必須的工作內容。而這些看似雜亂的工作,實際上就是為戰術戰略做准備。

(書是不是好看是水平問題,每日不斷更可是態度問題,看在不斷更的態度上,求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