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立國之戰 4(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596 字 2020-11-02

李廣認為人少的國家可以富,但是很難做到強,所以李廣把移民的目標定的很是宏偉。在他的內心中,如果能移民馬達加斯加三千萬華人,那么數十年後,這里必將是一個強大的華人國家。之所以李廣內心中,把移民的數額定在三千萬這個數字,那是因為李廣記憶中的兩場大飢荒,一是眼前的1942年發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飢荒,二則是著名的「三年自然災害」。這兩場天災,或者說**,就奪取了中國人三千多萬的人口。

海抗軍的計劃是一環接著一環,中間絲毫出不得差錯。一旦出錯就是數萬人的生命,甚至更多人的生命。

唐港在珍珠港事件前擁有五萬多華人。主要群體,約有一萬多人從事軍火工業。這一萬多人,現在已經具備了每月五百噸彈葯的產能。平均每人每月都能創造一百美元的gdp,每年就是1200美元的gdp。這個數字相當恐怖,這個時代,即使在美國人均生產總值也不超過一千美金。當然了,由於唐港的軍火工業,幾乎所有的原料設備都是從外部購買,產值雖高,利潤遠不如美國。

一萬多工人之外,大多數是海抗軍家屬,或者南洋到唐港求生的華人。這些人有三四萬,也是海抗軍計劃中的移民。

除此之外,海抗軍目前的人口來源主要有兩項。第一項是國內海抗軍的家屬和通過商業集團的宣傳招收來的失地農民,以及以農墾兵名義招收的打工人員。

第二項是南洋躲避戰火的華人。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僅僅馬來半島的華人就有超過五萬人在這一個多月時間里逃往錫蘭。而唐港也已經積聚了超過十萬逃避戰火的華人。

這一切都得益於海抗軍此前的宣傳。整個東南亞的華人幾乎都得到過一個信息,如果日軍進攻東南亞,那么唐港就是華人的避風港,海抗軍將會保護華人,海抗軍是華人的海抗軍。

在戰前的一年多,東南亞華人到唐港投資的人數不少,但是移居唐港的人數其實並不多。畢竟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華人們的移民進度並不算很快。

但是當戰爭來臨,不少人就開始迅速的向著唐港轉移。有很多華人,青壯年不想轉移,他們想守住自己的家園,比如林麗麗和林謀忠林謀勝一家,他們是拿起了刀槍。

在戰火的威脅下,華人被迫開始向著錫蘭轉移。就是選擇不離開的,也有不少華人把年幼的子女,年老的父母送到了唐港。

海抗軍在這個大遷移的過程中,拿出了絕大部分運力。

除了少數的幾艘為軍隊服務的船只。其他的船舶,包括二十艘鳥糞商業集團的船只和十艘蘇茂德商業集團的船只,全部投入了從南洋各地運輸華人的事業中。

在南洋,華人地位雖然不高,但是華人勤勞,掌控的經濟總量不少,民間也組織起數百艘能夠遠洋航行的船只,現在已經全部投入了人員運輸中。在民族遭受危機的時刻,華人們凝聚起來,浩浩盪盪的在向唐港轉移。

歷史上,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始攻略南洋,華人們根本無處可去。現在海抗軍為華人們提供了一個避難場所,在炎黃血脈的信任感之下,數萬人,數十萬人一起,涌向唐港。

這是海外華人對海抗軍的信任,這是中華兒女對李廣的信任。無論是李廣還是海抗軍所有官兵都不能辜負了這一片信任。這份信任,是軍人的責任。宣傳大綱在此時顯出了他的威力,對於華人,這份宣傳大綱是吸引力,是磁鐵。對於海抗軍,這份宣傳大綱,使得戰士們知道了自己奮斗的目標,為之而犧牲的原因。民族危難之際,海抗軍上下表現出了一種更加凝聚的斗志。

首先,楊維武的部隊。李廣再次下令,無論天氣再糟糕(馬達加斯加的雨季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推進),也必須保證推進速度。幾個月時間,數十萬華人將會轉移到馬達加斯加。楊維武和一干發改委官員的任務極重,別看有著近萬人的軍隊,可是面對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簡直是如同大海中撒了一把沙子,根本就不夠用。

馬達加斯加,絕對不允許出現一點點的失誤。這不僅僅是考驗海抗軍的陸軍,還考驗海唐國的行政能力。李廣雖然在海唐國內部分工主管軍事,但是目前的海唐國事務繁雜,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撂下就撂下的。袁曄教授組織的發改委能不能發揮作用,已經成為了李廣最大的一個憂心。袁曄教授此刻還在美國,李廣真不知道一干年輕的發改委官員能不能把這么繁雜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戰爭雖然尚未波及到印度洋,但是印度洋上一點點都不平靜。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印度洋上不僅有日軍的潛艇出沒,還有德國,意大利的潛艇在大海上如同餓狼一般的襲擊。最近由於海抗軍出兵馬達加斯加,法國潛艇估計也會出現在印度洋上。為了保證航路上的安全,海抗軍撥出了一支護航艦隊,一艘天狗級驅逐艦和兩艘睚眥級魚雷艇(剛剛列裝)開始護航錫蘭至馬達加斯加的移民船隊。

海抗軍不算強大的艦隊,被迫分兵。

ps:(多謝,小邪拉拉。沙錦,風心水語,sekisushi等讀者打賞月票。實在太感謝了,一定努力多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