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經濟崛起計劃(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2213 字 2020-11-02

事情很奇怪,美國人分明也很重視雷達技術,但是到目前為止,李廣還沒有聽說美國戰機上有裝備雷達的。仍然是英國人在雷達的使用上遙遙領先。或許美國人現在全力在發展對海雷達。和對空雷達,或者是炮瞄雷達。總之美國現在對於機載雷達不夠重視。

李廣的想法是,我可以在具體技術上做不到先進,但是理念上的先進將會彌補技術缺陷。他把雷達發展的方向,定在了預警機上。

雖然探索距離短,但是小功率有小功率的好處。裝到飛機上正合適,比如tbd魚雷機。

簡單的來說。李廣的發展方向不是美軍雷達的大功率,高頻率,遠距離。而是以數量勝質量。要是海抗軍艦隊周邊,隨時布置個十幾架對海搜索戰機,和對空預警戰機,怕不是已經接近二十一世紀的水准了吧。接近不了那個水准,也能接近那個概念。

不過想法很美好,但是前路漫漫,需要一步步的努力。想想後世美國人的做法,一貫是最先進的武器自己使用,嚴格控制高科技技術出口。要想使得海唐國真正的有競爭力,海抗軍有強大的戰斗力,必須自己發展技術。所謂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種思想,在最尖端的武器產品上,完全不適用。

一直到了四二年中期,海唐國的研發項目上才加上了雷達這個高科技項目,或許對於二戰來說,有些晚了,但是長遠的看,絕對不晚。

第四件事情,美國對海唐國的采購限制現在又增加了一項--高辛烷值汽油。這種專門為戰機使用的汽油,在這個年代也是高科技產品。雖然不貴,但是卻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生產的。

雖然蘇茂德已經在籌備建設一個煉油廠,本身的目的只是生產普通汽油為制造凝固汽油彈做原料。由於技術和多方面的原因,怕是生產不出來高辛烷值汽油的。

高辛烷值汽油,除了美國和英國等幾個有限的國家能夠生產,連小日本都造不了,而蘇聯僅僅能生產極少的一部分。

穿越人士又能如何,即便是面對這個年代的美國,也深感無力。除了外交上繼續努力,現在海抗軍只能是在訓練和巡邏任務中使用普通汽油,以節約高辛烷值汽油的消耗。

戰爭中,有的物資價值不高,但是卻異常重要。高辛烷值汽油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像印度洋號航母,戰機一次全甲板出動就要消耗上百噸的汽油,消耗相當恐怖。

不得已,只好再次加大投入,升級設備,以期待能夠煉出合用的高辛烷值汽油。

這還是李廣期望中的模式嗎?要知道,李廣是打算在戰後才開始基礎工業建設的。到了那時,物價低,運輸成本低廉,才是投資的好時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目前一個比較無奈的投資項目是:水泥。馬達加斯加甚至連一點點水泥都沒有,不投資這東西,所有的項目都無法開展。很低端的產品,還很少直接用於戰爭,但是卻不得不投資。

自詡後知七十年,李廣此時也只能硬著頭皮投資。有限的資金竟然不能全部用到軍事工業本身上,而是被迫投向上游或者基礎產業。

為了基礎產業的投資,李廣出讓了烏龍船廠所有的股份。加上美國中途島之戰的犒賞,海唐國擁有了一億美元的初始資金。

這一億美金,如果放到世界上,已經是不小的一筆財富,甚至超過一個小國的財富。但是對於擁有一支海軍艦隊和陸軍空軍的海抗軍來說,支持不了三年消耗。

考慮到建國的國際政治,海唐國這筆錢還要用來移民。沒有足夠的移民數量,根本無法應對未來的國際輿論。

總之,這一億美金的本錢,交給袁總理,不僅要承擔軍費開始,還要投入建設,更要加大移民力度。這一個億的本錢,就是海唐國所有的根本。從四二年的中期開始,袁總理真正的開始「經營」國家。開始把整個海唐當成了一個超大規模的企業在經營。

關於移民,由於海抗軍應蔣委員長的要求參加了中途島海戰,蔣委員長答應了一個優惠條件,雲貴川滇的所有乞丐流民,將會被送到昆明和綿竹兩地,然後經過空運,移民到馬達加斯加。以後這個范圍將會擴大到全國。

這一項政策,對於海唐國有益,對於蔣委員長更加有利。委員長倒是做了一筆好生意哈。

在袁總理的經營計劃中,移民加上農業將會是最為重要的核心項目。農業排除土地成本,投入產出比絕對超過一倍。對於馬達加斯加來說,對於中國目前農民的素質來說,絕對是再合適不過的項目了。而移民和農業則是連在一起的,兩者結合不僅能為海唐創造經濟效益,更是可以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工業方面,投資反倒是比較少的。除了和軍工企業配套的幾個加工廠,倒是沒有什么投資項目。一則資金不夠,二則現有的項目已經抽干了海唐國的人力資源。

不過,在商業方面。政府開始全力扶植商業集團,不僅大量投資貸款,商船的護航也由海軍承擔起來。戰爭年代,國際貿易中能達到一半利潤的商品委實不少。

這一方面,袁總理的政策很特別,他仍然沒有收稅。而是采取了投資分紅,和利潤分成的辦法,獲取收益。雖然這樣比起收稅還要厲害,但是戰亂年代,沒有武力作為後盾,生意肯定是沒有辦法做下去的。不僅沒有辦法做,還要承擔船沉人亡的後果。

有利可圖的前提下,蘇茂德代表的商人集團和袁曄代表的政府雙方吵吵鬧鬧,倒是也能達成協議。

這樣一種方式,潛移默化的發展幾年後,稅收制度變成了順利成章。袁總理此舉關系頗大,海唐國公民的納稅意識形成,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以後的立法形式。國家意識也慢慢的深入人心,人民和國家之間的契約也有了雛形。

對於袁總理的經濟崛起計劃,李廣並不奇怪其形式的新穎。而是奇怪,袁總理明明不是穿越者,怎么會輕易放下了政府官員的身份,和商人們討價還價。

中國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還是很根深蒂固的,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仍然沒有什么改變。

某年某月,袁總理嘆口氣道:「錢的壓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