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民(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824 字 2020-11-02

海唐國有婚姻法,但是在蘇毛氏面前,好像有也好像沒有。婚姻自由,自由戀愛,有這樣的法規嗎?

她只記得一夫一妻,這是針對李廣的。哦,也針對蘇茂德老先生。

李廣對於漢人和蘭昆侖族通婚,其實內心絕對不是他自我標榜的沒有種族歧視,稍稍的是有些抵觸的。

但是,幸福的標准因人而異,石春現在就很幸福。

總之。和蘭昆侖族通婚,不僅是百姓們不反對,而且袁總理和蘇毛氏等人都非常支持。

李廣對於有些事情是比較遲鈍的,或者說有思維誤區。比如通婚這件事情。表面上。這種通婚解決了移民男女比例嚴重不協調的問題。

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一年多,三四百萬人口的蘭昆侖族有二十萬適婚女子嫁給移民的後果。

而且這種通婚還在繼續。在海唐國有能力解決男女比例問題之前,這種通婚肯定還要持續下去。三五年內,怕不有五十萬蘭昆侖族女子嫁給移民。

在李廣想來,這不是什么問題吧。不過就是蘭昆侖族少了些女人。人口增加速度會慢一點。根據他二十一世紀得來的印象,非洲人很能生的。

但是,李廣忘記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或者說他脫離現實了。穿越人士眼光長遠不錯,但是經常會有某種超前的誤判。

這個年代,由於醫療和營養,中國人平均壽命不過四十歲,而蘭昆侖族,平均壽命絕對不超過二十五歲。

這樣的平均壽命,五十萬通婚。幾乎是把蘭昆侖族所有的適婚女人全部給娶了。

看似和平的通婚,卻造成了嚴重後果,比起血淋淋的殺戮甚至更加殘酷。

再加上其他原因,比如戰俘勞動,向外移民等。

二十年後,當海唐國給予蘭昆侖族選舉權時。大唐島上已經不到三十萬純粹的蘭昆侖家庭人口了。而且才二十年,蘭昆侖族已經沒有了自己的語言。

歷史學家,袁曄總理在某個時間曾經指著一部史書,李廣看到寥寥幾個字:xx年春,摩科族內附,上(皇)念起忠心,准予內遷。

幾百年後,中國還有這么個摩科族嗎?

令虛偽的李廣,聊以自慰的是:海唐國的這一手段比起美國屠殺印第安人而立國,要高尚那么一點。

------

像石春這樣的農民。在大唐島是最大的一個群體。在充滿希望的海唐國已經開始了對小家的期望。

事實上,海唐國對於農民的稅收也是非常重的。重的讓李廣不可思議。但是,三年勞作,得到一份產業,在所有農民眼中都是非常劃算的一件事情。

目前。高達近七成的農稅,並沒有引起太多的矛盾。畢竟大多數農民,現在還都是孤家寡人一個,沒有負擔。

李廣提醒自己,這絕對不是常態,戰爭結束,或者國家經濟寬松一些,立即就要減稅。這樣的稅收,一個農民很難養活一家老小的。

讓百姓過的好一點,輕松一點,李廣也希望。但是,到處缺錢,李廣也在努力找錢。而,糧食出口,則是海唐國僅僅能拿出手的幾樣產品之一,而且是最最重要的一樣。

相比較於石春這樣純粹的農民,從南洋移民而來的華人,或者有經商,工廠經驗的人家,從事的經濟活動就比較令李廣欣喜了。

這些人雖然沒有徹底放棄農業,但是主要的工作卻是在工廠上班,或者開一個小作坊。比如海唐國最大的一個工業群體--迫擊炮專業縣。

無論是工人還是小老板,他們選的土地大多是山林(相對於農田有折合比例),種植一些長周期作物,比如橡膠樹,長達七八年的收獲周期。再比如種植甘蔗,一年一收。

甚至有聰明人,看政府重視奶牛,竟然從南美洲搞來了優質牧草種子,開始了種草事業。這玩意容易管理,不占用上班時間。

用不著政府指導,這些半工半農的人群,有著足夠的經濟頭腦。雖然也辛苦,但是收入卻比純粹的農民要高的多,而且對國家的稅收貢獻也更大。

想想幾十年後中國大地上那一幕,改革開放初期,大字不識的農民如同浪潮一般的迸發活力,一個個作坊,一個個工廠拔地而起。李廣相信,假以時日,那些純粹的農民涌入工業商業是必然的趨勢,但是他無意現在就以政府力量來推動。

別看農民苦,收入實際上也不高。但是,土地的誘惑力是無比的巨大,以至於工商業嚴重缺少人力。

工商界最近提出的限制給新移民土地,讓新移民進工廠的要求。李廣心說,資本主義羊吃人的那一套,竟然這么快在海唐國出現,實在是迅速。

不過,吸引移民,是海唐國最重要的國策。宣傳做工賺錢,絕對沒有宣傳給土地對國內的貧民們有吸引力。

因此,即便是可能影響稅收收入,李廣也沒有給予支持。海唐國的工商力量,影響力不小,但是還不足以左右政府。

李廣不支持,工商界也有招數。不過這些招數是李廣喜聞樂見的。工商界的大小老板們不斷的游說農民,改種某些長周期經濟作物--最常見的就是橡膠樹。甚至主動提供種苗,提高工資。總之,想盡辦法把農民從土地上吸引到工廠里。

以中國人的勤奮,只要有相對安定的環境,發展速度絕對是驚人的。別看海唐國現在在冊人口才兩百五十多萬,李廣甚至敢打包票,即便是沒有預計中的戰爭財,五年時間,海唐國經濟超過八百萬人口的澳大利亞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