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友好傷亡(2 / 2)

越戰的血 遠征士兵 1541 字 2020-11-02

這機槍往119.7高地上一架,然後就在陣地上等著……只要哪里有曳光彈指向相應的目標,機槍手就照著那曳光彈的末端一陣狂打,那就像是秋風掃落葉似的,幾下就把目標給打爛了。

這里我得說說這曳光彈……所謂的曳光彈,顧名思義就是會拖曳出一條光線的子彈,跟普通子彈差不多,只是在彈尖或彈尾裝有化學葯劑,比如磷、鎂等……這些化學葯劑在子彈高速射出槍管後,因為彈頭在空氣中高速運動,彈尖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從而點燃這些化學葯劑而在黑暗中發光。

其作用嘛……之前其實已經說過了,就是在黑夜里為自己的友軍指引目標,比如有些比較難對付的火力點……一串曳光彈打過去,就是在告訴友軍目標在光線的所指的末端,於是在遠處看不見目標的高射機槍啊、迫擊炮啊,就一個勁的往那位置砸!

曳光彈這玩意,太多的新兵都喜歡用,因為都覺得這子彈打起來威風,在晚上一串串的會發光,而且還像是指揮員似的為我軍遠程火力指示目標……但其實只要稍用點頭腦想想,或是問問老兵的經驗,就知道這子彈是要命的玩意,因為它在指示敵人的火力點的同時,也將自己的位置爆露在敵人的槍口、炮口之下了。

然而,就算我軍有了這么多的優勢,甚至還可以說我連在119.7高地上的大勝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軍的士氣,打壓了越軍的氣焰……最終拿下兩座高地後一清點,傷亡人數甚至還要比越軍還多……

這個結果不只是讓上級感到意外、讓我們感到意外,就連參戰的部隊都感到很難接受。

不過我還是應該慶幸自己所在的連因為119.7高地而沒有參加其後總攻,因為後來從參戰部隊那了解到……越軍在高地上的防御十分擅長使用地下坑道與表面工事結合,用側射火力、倒打火力等方法讓進攻的部隊陷入混亂而遭受大量的傷亡。

所謂的側射火力,就是利用地道工事埋伏在開闊地兩側,等我軍進攻至相應地段時,突然從地道工事里冒出頭來從兩翼朝我軍射擊。

倒打火力就更絕,同樣是用地道工事,只是這工事就隱藏在我軍的進攻路線上,就算我軍進攻部隊從他們頭上走過也不聲張,等我軍走過一段路的時候……再突然冒出頭來從後方朝我軍射擊。

所有的這些,都使得我進攻278高地及332高地的兩個營傷亡慘重,同時也是這兩個營向上級報告傷亡情況時強調的幾個點。

我很能理解這兩個營要強調越軍戰術的原因,畢竟他們心里也無法接受自己的部隊在那么大的優勢扌還要付出那么大的傷亡才能拿下這兩個高地,如果能把越軍說得厲害些……一方面可以讓上級覺得傷亡大情有可原,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心里舒服點。

但我卻認為越軍戰術上的多變僅僅只是我軍傷亡慘重的一個原因……昨晚我連沒有參與這兩個高地的進攻,所以我有幸在山頂陣地上看到了整個進攻過程……不過這似乎也是不幸……

因為我看到了許多我不希望看到的的場面:越軍部隊在對我軍實施側射火力和倒打火力時……我軍部隊總是一片混亂,這混亂並不是指他們貪生怕死,相反……他們還很勇敢的朝越軍火力打來的方向還擊。

然而,越軍在冒出頭來打出一梭子彈之後很快就趁黑縮進坑道里,於是這「還擊」打的就是在另一路沖鋒的自己人。自己人受到攻擊後又會以為對方是越軍……於是再次「還擊」……

原本我還以為攻下這兩個高地不用多少時間,就像我軍攻下119.7高地一樣,要花時間的應該是把藏在高地坑道里的越軍清除干凈……但是這場仗一直打到天亮,直到天亮各部隊互相之間的識別清楚了,戰局才開始明朗。

所以,我軍的那些傷亡,其實大多都是不是越軍打的,而是我軍自己混亂之後的友好傷亡。

「都是新兵啊!」刀疤是這樣說的:「戰前都沒有多少訓練,一拉上就打……誰會打得清楚?」

刀疤說得當然是有道理的,在戰場上比的往往不是人多,也不是哪一方更勇敢,更不是思想好不好……在這里比得更多的應該是整體的協同,比的是各部隊之間的默契,比的是能否發揮出團隊的力量……

在這些方面,我軍與越軍相比還差很多。

然而這又能有什么辦法呢?這些並不是腦門一拍、喊兩句口號或是開個會強調一下就會有的,這要的是戰前的訓練,要的是時間。

我想老頭對於我軍部隊的這些狀況肯定也有所了解,因為我記得他在談起這一仗時……就經常心痛地感嘆道:「這又能有什么辦法呢?戰前少流汗,戰時就要多流血。戰場就是這樣,你永遠也不能希望敵人來迎合我們,而應該去努力適應敵人的打法……怎么適應?用命!有血!」

這話說起來很簡單,以前聽了也沒什么感覺,然而現在想起來……卻覺得每個字都沉甸甸的,就像錘子一樣字字敲在心坎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