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炮火(2 / 2)

越戰的血 遠征士兵 1577 字 2020-11-02

關鍵是在於炮彈……100迫擊炮每發炮彈重8千克,82迫擊炮每發炮彈重3.16千克……也就是說同樣的運力運兩枚重迫擊炮炮彈上來就可以運五枚輕型迫擊炮炮彈。再加上這仗一打起來少說也要幾百枚炮彈,於是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差太多了。

同樣的道理決定了越軍不敢也不能帶太多的重機槍、高射機槍這些玩意上來,並不是說帶不上來,而是因為後勤的運力有限,就算帶上來了也是有槍無彈……

這也就是交通對戰爭的重要性,一旦交通受到了限制,那么在戰場上的表現不但會影響到反應速度,還會直接影響部隊的戰斗力。

不過幸好是這樣……否則我們就要在這518.6高地上承受更大的火力壓制了。

現在,越軍只能憑借著他們手中有限的輕重武器朝我軍發起進攻,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遠程火炮能正對著我軍陣地打……但越軍如果要發起沖鋒的話遠程火炮總有要停的時候,否則炮彈可不認人,一樣也會炸到他們自己身上。

果然沒過多久炮聲很快就少了許多……這里說的少了許多,是因為轟炸還在繼續,只不過大多數是我軍的炮兵在轟炸。

「嘀嘀嘀……」岩洞外傳來了幾聲急促的哨聲,於是各連的干部很快就把戰士們從岩洞中拉了出去。

我的指揮部是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岩洞,之所以選擇小岩洞一是因為指揮部人員並不是很多,除了我和幾個參謀外也就是通訊員和警衛員了,另一個原因是上過戰場的我知道岩洞其實越小越安全,就像貓耳洞也不適合挖得太大一樣的道理。

我拿著望遠鏡跑出岩洞趴在戰壕上一望……這時恰好有一枚照明彈打到了半空,於是戰場就在我面前一覽無遺……一個個越軍端著槍貓腰冒著炮火朝我軍陣地沖鋒,他們也不愧是被稱作王牌部隊的320師,個個動作都十分敏捷,而且對炮火的判斷也十分准確……在我的望遠鏡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每當他們在彈坑里趴下或是卧倒後,附近總是會有幾顆炮彈炸開。

這就是老兵的表現,據說老兵是這么判斷炮彈的……如果炮彈的呼嘯是尖銳刺耳,那么它的炸點就比較遠,根本不用擔心,但如果略帶低沉像是喘著粗氣似的,那不用想了……這炸點就在附近。

當然,戰場上的經驗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知道這種兩種嘯聲本來就區別不大,而且還要在各種炮彈炸成一團各種噪聲交織在一起的情況下分辯……那就非得的身經百戰的戰士才能做得到了。

我們眼前這支越軍似乎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因為他們已經成功的通過了我軍炮火封鎖並進入了炮火死角——已經成為廢墟的桐棉。

越軍並沒有忙著進攻,而是趴在山腳下挖著單兵掩體和工事……這當然也是個正確的選擇,因為進攻講究連續性,只有持續不斷的進攻才能給敵人造成壓力同時也是有意義的。否則的話,敵人可以在進攻中斷的時候從容補充彈葯、替換傷員或是補充火力缺口。

越軍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集蓄足夠的兵力然後再對我軍防線發起沖鋒……

「營長!」趙敬平在旁邊問著我:「要不要給他們來一下?」

我知道趙敬平的意思,我們的第一道防線距離桐棉不過四百米……之所以是這個距離為的就是能夠以火力控制山腳與高地之間的轉折點……這個部位才是敵人沖鋒速度由快轉慢(地勢由平地轉為上坡)同時也是炸葯包或是手榴彈有可以滾到並停下來的位置……所以這條線在以前的戰場上被稱作「死亡線」,只是由於後來火炮的發展,高地防守更多的是靠向「山頂陣地」和「反斜面」來防御的,所以「死亡線」也就有些名不副實了。

換句話說,就是位於桐棉的越軍在我軍輕、重機槍的射程之內,我們可以用火力干擾越軍的動作。

但我卻搖了搖頭,不但沒有這么做反而下令:「讓炮兵停止射擊!」(未完待續。。)</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