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三號山口(2 / 2)

越戰的血 遠征士兵 1562 字 2020-11-02

這場戰斗中我盡量不把中**隊派上戰場直接與蘇軍對陣,一方面是因為中**隊還不是很熟悉阿富汗,在希傑奧山區這樣復雜的地形下作戰不一定會比阿富汗游擊隊要強。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場戰斗需要相當多的高射機槍、防空火炮以及迫擊炮……

這些新裝備雖然打起來並不困難,往簡單里說也就是裝彈、瞄准然後扣扳機……但要打得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尤其是迫擊炮和防空火炮,這要想打得准那還得有許多的數學知識……這對於游擊隊來說就很難做到,但我們中**人來說就並不是件難事。

所以,中**人在這場戰斗中更多的是在迫炮部隊、高機部隊及防空火炮部隊中發揮作用……當然,狙擊部隊的作用還是分散到山區中潛伏擔任偵察和狙殺敵軍重要目標的任務。

這也就使我不得不把山口的防御全部交給游擊隊隊員,頂多就是在各個山口安排幾個中**人做軍事顧問。

我得承認的是……這么安排其實也是我所希望的,因為在山口的戰斗往往是與蘇軍步兵面對面的作戰,這無疑會使我軍的傷亡增大……而我們這些中**人的作用又不僅僅是打仗,所以直接在山口防御可以說是件很傻的事。

駐守三號山口的是個叫阿普丘的游擊隊員,他是阿杜扎伊的手下……做為一名在希傑奧山谷土生土長的人,他當然也有對地形熟悉的優勢,但我之所以會選擇讓他駐守三號山口卻並不僅僅是因為這個……要知道三號山口可是在北面圍困蘇軍的各山口中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我當然會慎重考慮駐守它的人選。

阿普丘出身於獵戶家庭……這在阿富汗很少見,因為阿富汗有太多沙漠,在其它地方要是以打獵為生的話只怕早就餓死了……但在希傑奧山谷卻不然,原因是這個山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充足的水源、大面積的植被和森林……這些都是動物生存的條件,有動物生存當然就會有獵戶,於是就有阿普丘這樣的人存在。

一名獵戶,從小到大都跟著父親在山區里設下陷阱,或是拿著一把獵槍靜靜地等待著獵物出現……那么他在戰場上的表現自然也就差不多到哪里去。

因為這就是他的專業……他只需要把以前狩獵的對像由動物轉變成敵人就可以了。

事實也是如此……據說這個阿普丘在對抗蘇軍的第一次掃盪的時候,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就殺死了十余個敵人,這其中還包括三名蘇軍士兵。

這也就為阿普丘在游擊隊中奠定了基礎……但就像所有的獵戶一樣,他們總是習慣於獨自在山區里尋找獵物,他們並不擅長領導一支部隊與敵人作戰……所以像他這樣的人其實更適合成為一名狙擊手而不是領導者。

但是……在阿富汗游擊隊中像他這樣的人才已經很少了,再加上讓他作為領導者也有助於使他的戰斗經驗在游擊隊中傳播,所以我就讓他帶了一百多名游擊隊駐守三號山口,同時讓撒海德作為他的軍事顧問與其一同駐防。

會讓撒海德作為他的軍事顧問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撒海德作為特工連里的一名排長,以前還在40師擔任過連長,對於指揮部隊戰斗這方面的事很有經驗。另一方面則是撒海德會波斯語,跟阿普丘交流起來不會有什么困難,於是在戰場上也能夠很好的配合甚至是與我們進行聯系。

果然就像我想的那樣……三號山口的防御在蘇軍一展開進攻時就表現得有些與眾不同……

首先就是攔阻工事方面……別的地方的鐵絲網都是用木架搭起來攔在陣地前的,這樣做的確能夠給敵人造成一定的麻煩,但缺點也很明顯……高高的在陣地前架著,就像牆一樣……敵人在進攻之前肯定會對這玩意打上一排炮彈先炸幾個缺口再說。

但阿普丘卻不是這樣做,他是把鐵絲網給放倒在地上用的……而且還用在鐵絲網上弄了許多倒勾,然後再在這鐵絲網下間或的弄一些地雷,於是一個簡單的陷阱就布下了。

這要做的好處就是老遠看去並不知道鐵絲網在哪里,只有步兵走上斜面的時候才發現……雖然因為鐵絲網放在地上阻滯效果不是很大,但卻因為有倒勾往往能把那些快速沖鋒的蘇軍給絆倒,再加上又有地雷的威嚇……於是就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駐守在高處的游擊隊隊員就乘著這時候大打出手。

其次就是阿普丘的防守比較靈活……也不知道這是撒海德的主意還是阿普丘的傑作,他們並不是在三號山口上死守,而是在幾條防線上撤退、進攻、再撤退、再進攻這樣的反復拉據,使得蘇軍往往被打得措手不及無所適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