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黑鷹直升機(2 / 2)

越戰的血 遠征士兵 1531 字 2020-11-02

「唔!」聞言我不由皺了皺眉頭。

這事在現代時我也是聽說過的,許多人只知道中印在六十年代有過兩次軍事沖突,其中62年的中印之戰更是膾灸人口,但八十年代的中印沖突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其主要原因,就是八十年代的這次沖突僅僅只是沖突而已,其最終並沒有暴發大規模的戰爭。

這一點其實是很容易理解,一方面是印度這個國家上到總理下到百姓都患有嚴重的自大症,是個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國家,手里有點武器裝備就以為自己拽得不得了,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當初62年時就是這樣……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可是剛剛打完抗美援朝不久(抗美援朝1953年結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基本是以一國之力單挑以美國為首的十幾個國家的聯合**,而且還是在武器裝備差距相當大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

這場仗打完之後,全世界都對中**人的戰斗力刮目相看,就連美軍也感嘆:要是誰還敢與中國陸軍為敵,那就是個傻子。

而且中**隊自56起還開始換裝56半和56沖,到62年時一線部隊已經大量裝備(一線部隊68年換裝完畢,二線部隊70年開始換裝)。

如果印度人夠聰明的話,只要綜合這些情況一分析,就知道那時的中**隊是一支又有作戰經驗又有先進的單兵武器的部隊(當時56半和56沖屬於較先進的單兵武器),面對這樣一支部隊是絕不可以輕易言戰的。

反之,印度軍隊的狀況卻是讓人不敢恭維……英軍指揮官的撤出使得印度高種姓軍人在沒有軍功的情況下就升為指揮官,軍隊內部各種姓也是矛盾重重,印軍使用的步槍也是英軍二戰時使用的恩菲爾德拉栓式步槍,火力跟中**隊的56半和56沖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然而就是在這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孰強孰劣的情況下,印度人還是自大的以為自己是除了美、蘇之外的世界第三,還是以亞州老大自居,於是不顧中國方面屢次提出的和平建議公然發起武裝挑畔……印度人還以為我國提出和平建議是怕了他們呢。

結果就不用說了,幾個師的印軍讓一、兩個團的中**隊給追著打,被俘虜的印度軍人和裝備不計其數。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印度才把這段歷史當作一個恥辱記在心里,並且還患有間歇性發作的朗久綜合症,時不時就想給中國來這么一下一雪前恥。於是中印邊境會不安寧也就是常理中的事了。

另一方面,我想印度這時只怕也是看准了我國這時正值內憂外患百廢待興的時候,於是就想混水摸魚乘機占點便宜……這點其實很正常,國與國之前講的就是利益,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在國際上拳頭才是硬道理。

「據我們的分析……」張司令接著說:「這與印軍新裝備了蘇聯的米26,所以才蠢蠢欲動了。」

「哦!」聞言我就有些明白了。

做為一個偽軍迷,米26我還是略有所知的。

事實上它並不是像米24那樣的武裝直升機,而是一款重型運輸直升機。

但別以為運輸直升機就沒有武裝直升機重要,事實上在某些特定的戰場上運輸直升機要比武裝直升機重要得多。

中印邊境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中印邊境地處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這一帶運輸極其困難,汽車運輸就不用說了,那公路又長又險,比起阿富汗的山路來也是有過之無不及。直升機方面,我國目前的直升機還沒有一款能夠在海拔三千米以上使用的。

當然,現在是有了,那就是黑鷹直升機。

很明顯的,在這種地形上作戰後勤補給就是最重要的……沒有子彈和糧食,有再多的軍隊也是扯談。

這個問題原本對中印雙方都是一個難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方面才一直注重往青藏高原開辟公路,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邊境的安全問題,在現代還開辟了一條長度將近兩千公里的青藏鐵路。

有句歌詞是這樣的唱的「坐上了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

可想而之,如果鐵路都通了,那戰略物資就可以又快又多的運往前線了。

但那也是幾十年後的事,現在我們還是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印度在擁有米26重型直升機後,其在邊境上的運輸能力就明顯優於我軍。

於是我就知道我國為什么要急著引進黑鷹並讓我們熟悉使用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