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甲午敗將(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民國之紡織霸主最新章節!

到年中,楊邵文的這條船月毛收入達到近70元,楊玉華的船也達到了每月30多元的毛收入。楊邵文估摸著,每條船的潛力已經挖盡了,在每天船的行程一定的情況下,業績很難再有大幅度的提高。潛力挖盡,代表著楊邵文實驗的商業模式已經定型成熟,他需要將精力放在擴大船隊規模上。

他去縣城的寶山木工坊查看船只進度。幾條船的制造基本上已經完成,船隊的運營資金楊邵文也已經准備妥當,只要他招夠人手,馬上就能投入運營。期間,楊邵文考慮到買賣頗為樂觀,給寶山木工坊的訂單做了些調整。在數量上,再增加了五艘,船只的尺寸也增大不少,滿載的情況下,需要一個壯實的船工才能撐得起來。因為船型有所改變,需要重新設計,也因此耽擱了不少工期。要不然,憑寶山木工坊的能力,十來條船的訂單也不需要幾個月的工期。

寶山木工坊的人手不多,大約只有十幾個木工師傅,手下各帶著一二個學徒。在整個縣城的木工坊與鐵工坊中,算不得規模最大的。不過,雖然人手不多,但十幾個師傅俱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手藝精湛經驗豐富。正是憑著這些寶貴的師傅,寶山坊的營業額卻是縣城所有鐵木作坊里最高的。要不然,寶山木工坊的老東家也不可能坐上武進縣鐵木行會會長的位置。行會會長的人選,本身需要是個德高望重的人,同時也需要他自己的買賣在同行中獨領風騷,要不然難以服眾。

因為要時常監督造船進度,楊邵文來過寶山木工坊幾次。接待他的都是袁慧清的弟弟袁嶧城,目前的寶山坊是他在主事。袁嶧城年近三十,不善於言辭,是個痴心與技藝的人,楊邵文時常能看到他與工坊的師父混在一起研究工藝。在楊邵文看來,他更像是個企業的總工程師而不是廠長。不過這一點,倒是與楊邵文臭味相投。楊邵文在現代,也是個近三十的技術宅男,與袁嶧城都是同一類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都是同一類人,自然也很容易聊到一塊兒。

袁嶧城經常托人從上海捎帶一些翻譯的西方工程類書籍,尤其是機械這一門類的。他們家的木工坊,主要業務是給縣里的作坊制作一些手工工具。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袁嶧城越來越感到,純粹的木質機具,以後是越來越難有作為,必須要走鐵木結合的道路。研究機械,尤其是西方的機械知識,就變得非常有必要。不過目前一些翻譯過來的西方書籍,袁嶧城閱讀起來頗有困難。這些翻譯書籍,都是洋務運動的成果。只是整個滿清,懂得西方語言的人才本就稀少,既懂得西方語言又有一定工科背景的人那更是珍惜動物。因此,這些翻譯過來的工科書籍質量難免參差不齊,袁嶧城時常看得雲山霧罩,頭暈腦脹卻不得要領。

好在,有楊邵文的幫助,這一切都變得容易很多。楊邵文懂英文,又有工科思維,雖然學的不是機械專業,不過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這些翻譯的機械書籍,很多術語都是簡單的外文音譯,楊邵文將之轉成英文,也就大致能明白是什么意思。這一來,就對袁嶧城幫助很大。這些書籍價格昂貴,要不是有楊邵文的幫忙,那還真就浪費了。

楊邵文自己也有收獲。他深感村民們手里的紡織工具落後,很有改進紡織工具的意願。這些西方機械書籍雖然簡單,卻很好的補充了他在機械專業基礎知識上的不足。這對他以後研制紡織機械大有好處。

因為這一層關系,楊邵文與袁嶧城交情匪淺。就是楊邵文增大船只尺寸,袁嶧城也仍舊原價售船。這可不是靠他那「便宜岳母」袁慧清的面子,而是實實在在看在與楊邵文的交情上。

從寶山木工坊出來已是中午,臨近飯點,楊邵文在縣城東門選擇了一間裝修頗為講究的飯館用餐。要換做以前,楊邵文頂多是買幾個燒餅對付一餐。不過如今,兜里薄有資財,卻是不用如此節儉。他來自物資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對吃穿用度的標准一向放得很寬。自從做買賣賺到錢後,楊邵文一家的生活用度頗為「奢靡」,就是一般的地主家里,也沒法如他一般每頓大魚大肉的。

飯館茶樓是個消息靈通的地方。尤其是武進縣這種水路匯聚之地,各種江湖傳聞、朝廷秘辛、大宅院恩怨抑或南北商訊,俱在南來北往的商旅和食客的悠悠之口。

楊邵文也是個買賣人了,多聽些消息對他也是必要的。

「哎,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們堂堂的大清國,竟然連個東洋的倭人也打不過。」

「丟人,實在丟人!陸路大敗,水師盡毀,一敗塗地!」

一進飯館門,楊邵文就聽見里邊議論洶洶,群情激奮。他稍稍一想,就知道他們說的是滿清與日寇的甲午戰爭。他這段時間,一門心思的扎在鄉下收土布,與這件「國家大事」倒是給淡忘了。想來,甲午戰敗的消息也傳到武進這樣的小縣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