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動靜很大(2 / 2)

楊邵文呵呵笑道:「沒什么,制度有些問題,你們伙計當然有權力向東家反應。我下來就是聽你們意見的。」

當初分工時,楊邵文對大家的能力、性格、品性都不大熟悉,當然不可能為每個人都分配到適合的崗位。因此他采取的是賽馬的方式,誰行誰不行,等干起來就知道了。

「過幾天,布行會讓每個人互換職位,等你們在兩個職位上都干一段時間,布行對你們各人就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到了那時,才會真正確定你們的崗位。」

楊邵文自己也是剛剛從一個商人轉變為一個管理者,布行的規章制度都需要他自己慢慢摸索。其中,建立合理規范的用人制度就是一項重要內容。

他這段時間正琢磨著,給底下的伙計建立一個有梯度的等級體系,以方便伙計們在自己的布行去奮斗去「升級」。目前行船和行商兩個職位的工作內容過於涇渭分明,好像一個是體力勞動者另一個是腦力勞動者,這要改。他以後要將之改為互相協助,互相監督的兩個職位。它們采取相同的薪資結構,只是在具體的薪資水平上略有差距。

以後進來的伙計,也不可能有這批人那么高的工錢。畢竟,楊邵文是將這批人作為干部儲備的。目前來看,儲備干部是夠用了,以後進來的還是以一般伙計為主。

布行漸漸站穩腳跟,規模也將逐步擴大,配套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一並跟上,這些都是楊邵文在考慮和規劃的事情。他將自己的這些想法說與張毅和張英兩兄弟聽,張英聽說自己也有行商的機會,自然是高興的,張毅就有些不情願了,很舍不得自己目前的崗位。

楊邵文拍拍張毅的肩膀,鼓勵道:「只是崗位互換下,讓我這個東家了解底下各個伙計的能耐。你想干行商,那機會其實多的很。咱們布行目前的買賣增加的很快吧?過不了多長時間,布行就要擴大船隊規模,你還會擔心沒機會!你要是有能耐,我專門讓你負責一片區域,手下管著幾條船,都沒有任何問題。」

這么一說,張毅開始高興起來。說到布行目前的買賣,他非常振奮:「那倒確實!用機紗織布,收益實在是高多了。我這幾天,經常碰到一些村里的織戶讓我們去他們那里賣紗收布。這些村子,都是離鄉鎮的花紗布店比較近的,換做以前,他們絕不會與我們交易土布。可惜啊,我的船運量有限,很多買賣都給放過了。真是可惜!」

確實挺可惜的。

楊邵文以前就有過估計,他的布行目標市場容量每年能有20萬匹的,潛在市場容量在100匹左右。可機紗一引入,面對著近乎翻倍的收益,紡織戶也就不再計較楊邵文的流動布行賺的那點差價。可以說,整個武進的土布市場,都向他打開了大門。鑒於形勢的火熱,楊邵文又給寶山木工坊下了30條船的訂單,並著手招收新伙計事宜,不過等一切准備就緒還需要一點時間。目前,只能是看著龐大的市場干著急了。

他有些擔心,這段時間會有對手闖進他這片市場。以前,他的買賣主要在一些偏遠村落,一些同行哪怕知道有他這么一個流動花紗布店,卻也不太清楚他具體賺了多少。隨著楊邵文的買賣逐漸向交通便利的鄉鎮滲透,有心的人稍稍觀察,推斷一番後,不難估摸他這個買賣驚人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楊邵文引入機紗越來越多,動靜實在有些大。這些中心鄉鎮的花紗布店以及織戶們,對本縣布業公會前幾年封殺機紗的事情記憶猶新,認為楊邵文遲早要倒霉。但事實是,楊邵文的買賣越做越大,卻硬是屁事沒有。他收上來的土布,縣城的大布行照收不誤。這樣一來,有想法的人就比較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