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真天子(2 / 2)

青帝 荊柯守 1600 字 2020-11-04

人口上萬,其主紅色,人口十萬,其主淡黃,人口百萬,其主金黃,人口千萬,其主純青。

而出紫氣,或在三千萬以上,因此很長時間內都是天子的象征,目前葉青管轄人口就差不多在三千萬。

這時有三分之一的氣運變成了紫氣。

正想著,大殿已到,此時凝看上去,只見這殿中,已凝聚出金黃色的氣,在殿內運轉著。

葉青一嘆,前世十億帝國的中樞,是青色,現在自己只是金黃色,這差距就大了整個層次,所謂的金鑾殿,還真是名副其實。

大殿內點起了熏香,大殿的最上面台階上,一張巨大座位,足足高出大殿十二階,見著葉青進來,細樂聲起,六十四個樂師各按方位,以黃鍾大呂十二呂樂律為主,以蕭笙琴和聲,編鍾銅磬相伴,樂聲中,群臣按照禮儀,跪著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喊著,一齊叩拜去。

「罷了吧」葉青帶著笑,神色卻是庄嚴,雙手虛抬了一下。「眾卿家,免禮平身。」

「謝皇上」百官起身,按照官位,依次站好。

徐徐掃過眾臣,葉青說著:「朕登基稱帝,就定年號,是以應命。」

說到這里,斂了笑容:「同時,朕要改制,明天下,現在就宣讀給你們聽。」

聽到這里,群臣又伏下身來,殿內立時響著一聲:「萬歲」。

這聲喊完,大殿又靜了下來,在這樣的靜寂中,禮官一一宣讀著改制的詔書,不過眾臣聽了,卻面面相覷。

郡太守二千石,以太守領兵,邊郡置都尉,縣萬戶以上的縣置縣令一人,秩千石,萬戶以下的縣置縣長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少數民族聚居地設道,等級和縣相當,隸屬於郡,以少數民族部落領為道的長官——這些根本沒有改變,就是沿用了漢制。

刺吏原本秩六百石,繼續延續舊二漢的奉詔六條察州,和以前相比,只多了奉詔專司審計,聽其解釋,就是有審查帳本之權,因此增到千石,這也沒有大不了的事。

奉常令、廷尉、大司空、御史大夫、丞相基本都是漢制,唯一的區別就是宰相不再獨斷,而是組成了內閣群議,這是削了些宰相大權,但是別的部門隨之權柄增大,可算是有得有失。

軍隊在秦漢本來就是皇帝私有,只能說是延繼,只是更明確大司馬不在朝廷序列內,直接屬於皇帝。

郎中令、衛尉、太仆、少府、宗正、這本是皇家管轄,現在明確分開就是

如果說改制,就皇家多了秘書令的機構,而在外面多了商奉令、吏書令、審計令幾個次要官職和機構,連典客令都是沿襲。

雖不清楚調整的位置和機構,有什么奧妙,但眾人總覺得這改變不大,剎那間都心中都是一松,忙俯山呼:「萬歲,臣等奉詔」

葉青並不向他們解釋,為什么這樣調整,又隱含著什么深意,在他的眼中,這詔書,就算不加龍氣,單是本身制度形成氣色,就是青色略帶著金黃,這是細節上還沒有調整完畢的原因,總體卻是青色了。

這群臣一奉詔,頓時一聲龍吟,整個國家的龍氣瞬間透出一股青,又迅隱退,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有青色制度並不意味著龍氣就是青,只是有這潛力罷了。

葉青一恍惚,在葉青看來,人事權一分就被架空,軍權一分別人就要黃袍加身了,但治權必須分,不分就要累死,不分也要變相分。

在這制度下,皇帝本身只抓人事和軍權,是皇座的命脈,治權分給了內閣,皇帝不承擔責任,有錯,都是下面的錯,軍隊在君王之手,就好象清朝,有著八旗當後盾,雍正可以肆無忌憚,使士大夫一體當差,一體納稅。

所謂的人事權和軍權掌握在手,這治權根本不需要管,只需要問責。

而在明朝,有內閣議政,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就是有著皇帝私有的親軍錦衣衛和廠衛),只是除此外,國家軍隊和任免盡受士大夫影響,故軍制松弛,無力回天。

再舉一例,此新漢制度內,為什么朝廷本身無有一兵之權,而太守卻可領軍?

為什么不學後世,建立完整的軍隊體制?

而不建立完整的軍隊體制,又可以「漢以強亡」?

這種少許摘取一點展開,就是經天略地的大文章,這微妙的調整,非體制已經登堂入室者不能。

而今開始,皇帝不於事,卻可始終掌握國家大權,這正是龍氣尚青的一部分原因,正尋思著,就聽著下面有人大聲頌著。

「自皇上起兵,屢戰屢勝,而自縣中治政,就寬猛相濟,薄征賦、減徭役、輕田稅,使百姓安康,萬業復蘇,並且才是數年,倉廩漸漸充盈,精兵百萬

「能有此基業,全賴皇上晝夜勤政,運籌帷幄,現在皇上應天受命,登基稱帝,此是社稷和萬民之福。」

「吾皇,真天子也」

「真天子……」葉青聽了低語,許久,露出一絲微笑,眸子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