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雖遠必誅(下)(2 / 2)

青帝 荊柯守 1903 字 2020-11-04

何況慕容正遠隔草原,更難以探測虛實。

一方面借助女媧瞞天過海的手段蒙蔽天機,一方面當年,半數都派到蜀地輪番作戰,以積累經驗。

雙管齊下,掩藏起大部分實力。

萬事俱備,是時給敵人致命一擊了。

「本世界大劫才到,第一波都沒有完全結束,哪有時間和慕容正磨蹭?」

「又不是演歷史劇」葉青暗暗想著。

次日早晨再議此事時,葉青就一改態度,從善如流說著:「眾卿言之有理,朕取消親征。」

「陛下英明」

一眾文武不管真假,捧著話腳,板上敲釘變成事實。

這些狐狸……葉青暗笑,板著臉補充說:「北魏非蜀地可比,這場國戰,戰略上可以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鉗形攻勢的計劃不能改……此戰是全面國戰,主旋律是重兵對決,主力還是冀州,而輔之奇兵……讓趙雲不必回洛陽,直接去長安走秦直道,代替我奇兵北上。」

「朕雖不親臨一線,但親征的儀仗還是要擺出來。」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皇帝什么章程。

葉青手指敲打著龍椅扶手,說了自己的條件:「冀州是對騎兵有利的平原,雖遍地塢堡也難抵四十萬胡騎,必須在黃河北岸就扼制住,決不可使敵人渡河深入破壞工坊密集區。」

「洛陽、許昌、徐州、襄陽,四個主工業城鐵路網剛開始建,運輸以大運河水系樞紐,不能讓慕容正渡河威脅運輸大動脈,朕過去坐鎮能吸引火力,不讓朕親臨戰場,當個戰略靶子總可以吧?」

「那陛下行營定在何處?」戲志才追問,這是關鍵。

「就定兗州北界……黃河南岸的陳留郡,我就隔河觀望戰事,這下你們放心了吧?」葉青笑了笑,目光掃過。

群臣俱是暗笑,適時裝聾作啞,只作沒聽到。

呂尚靜雖是宰相,終地上人出身,性格上沒有漢末亂世英傑這種灑脫,有些佩服這些同僚膽量,這時就岔開了話題:「軍糧的調運還是以陛下大營為樞紐……」

「好么……朕成了你們的運糧官了。」葉青失笑,點答應下來:「罷了,總歸大勢在握,天命在漢,朕就隨你們,算是戰略上藐視敵人一回吧……」

這話開玩笑,眾漢臣卻精神一振,都是深以為然的神色。

入秋糧食豐收後,新漢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完成,全國十三州,除冀州、益州、涼州戰損,余十州糧食、物產、人力都基本恢復過來。

而豫州河南平原、荊北江漢平原這兩處因統治時間長達十幾年,實際早就完成農業恢復。

在許昌、襄陽兩地,火靈蒸汽機工坊區都已建立,與憑借都政治優勢、東海貿易優勢後來居上的洛陽、徐州兩地一起,這四個城市成了漢帝國的四大工業中心。

或是世界基礎不同,又或沉淀歷史不夠,這世界基本上沒有煤炭石油,用木炭效果不好,且燒木為炭對生態圈副作用太大,規模化成本太高,遠不如靈石為能源更普及,而靈蘊礦脈的開采又需要火靈蒸汽機提升效率,反過來對靈石和鋼鐵形成需求。

這種鋼鐵——靈石產業聯合體,就是道法工業社會正向循環的雛形,許多穿越者都意識不到它蘊藏的巨大能量。

世界可以不同,但循環原理共通,基本上在所有存在鋼鐵、靈石仙道世界,都足以驅動道法革命,改天換地就都在這微末的正向循環開始。

單以工業早期最重要的鋼鐵來說,提出鋪設鐵軌網,通行標准軌距來提升物流,就是為了滿足這四處地方新興工廠主對傾銷鋼鐵的需求——到秋季報表中各地呈上的鐵課總計對比去年顯示,新漢鋼鐵年產量已突破四萬萬斤(二萬噸),這是東漢鼎盛時的十倍。

當其中十分之九都是生鐵,全數用來打造新式農具及最近流行的鐵鍋,在民間還不太夠用,各郡太守都是各種叫苦,爭搶生鐵名額……

當能搶到鋼就更好了,可以打造火靈蒸汽機,只要親眼見識過,基本都認識到這東西的效率,極大節省民力,還提高本郡收稅額,誰不喜歡?

排除十分之九生鐵,剩下四千萬斤鋼聽著很多,大半投入火靈蒸汽機生產,只有少部分轉入軍事產業,但這也了不得,一切鐵甲、刀槍、弩箭的箭頭都來自於此,足以組成鋼鐵洪流碾壓草原,漢軍傳統大黃弩陣向來就是令胡人聞風喪膽,唯一限制的弩矢量也在放寬。

不止是鋼鐵,還有火靈蒸汽機在礦井的應用,讓靈石產量大大提升,這是法陣的最主要原料,足以⊥術師和真人揮幾倍甚至十倍的力量。

劣質雜品晶石,和平可當成火靈蒸汽機的燃料,戰爭用途可當葉火雷的晶石束原料。

而葉火雷與漢兵構成早期道法軍隊,讓漢軍如虎添翼。

北方冀州、幽州一帶本就是塢堡遍地,哪怕五胡亂華的黑暗世紀,一盤散沙都讓胡人嚴重失血,現在讓郭嘉和諸葛亮建立起有組織集群防御,再有少量法陣和葉火雷分配下去,更遍地刺蝟一樣。

可以說,道法革命的社會突破農耕時代限制,人力物力轉化成戰爭潛力效率提高十倍不止,哪怕還只是早期化,也不是游牧部族可以抗衡。

時代已不同了,意識不到這點的胡人,很快會在升級版北方塢堡體系下頭破血流,再被平推碾壓。

如果沒有外力於擾,等待慕容正的只會是敗亡結局。

想到這里,眾臣都是一起躬身:「陛下所言甚是,天命在漢,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