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王六、王七和八妹(1 / 2)

小閣老 三戒大師 1161 字 2020-08-02

蘇州滸墅關。

關鎮西南不遠處,有一片連綿的山脈,山下建滿了破破爛爛的窩棚竹屋。當地人稱之為『侉子窩』。

所謂侉子,就是對山東人帶有嘲諷之意的稱呼……好吧,就是蔑稱。

當然,地域歧視普遍存在,大明各省都有類似的蔑稱。

比如北京直隸曰『響馬』,陝西曰『豹』。山西曰『瓜』。河南曰『驢』。江南曰『水蟹』。浙及徽州曰『鹽豆』。浙又曰『呆』。江西曰『臘雞』。元時江南亦號『臘雞』。福建曰『癩』。四川曰『鼠』。湖廣曰『干魚』。兩廣曰『蛇』。雲貴曰『象』……總之誰也別想逃過地域攻擊。

侉子窩顧名思義,就是山東流民聚集之處。山東人多地少藩王多,素來是人口流亡大戶。

因為沿運河的城市都比較富裕,所以流民們從山東境內順著運河,一路討飯南下,運氣好遇到活計,就在那里安頓下來。

沒找到活的便繼續南下,但到蘇州就不再走了。要是在江南最繁華的城市還找不到活,別處就更沒指望了……

但蘇州人口太多,府尊大人又十分注重民間疾苦,要求屬下官吏積極幫助百姓脫貧,希望在自己轄區里沒有赤貧之民。

於是官吏們便把沿街的窩棚竹窩全都拆掉,把流民和貧民遠遠攆到城外十里。這下蔡國熙目光所及之處,再也看不到窮困不堪的百姓了……

流民們無奈,只能在蘇州郊外,尋覓空地安頓。這幫山東老侉便在大陽山腳下,建起了大片的窩棚,足足住了好幾百戶。他們互相照應、互通有無,在這里艱難的度日。

王六一家便是其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戶人家了。

他們家是從青州府安丘縣逃難來的,要說安丘那地方,其實地還挺肥的,長出的大蔥能有一人高。可倒霉的是,縣里有個安丘王。

安丘王是魯王一系,宣德十年封在安丘縣。老安丘王死後,一子襲爵郡王,其余各子封鎮國將軍。

鎮國將軍生的兒子,降一等,皆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鎮國中尉;鎮國中尉的所有兒子,降一等,皆封輔國中尉。

輔國中尉的所有兒子,皆封奉國中尉,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

一百四十年來,安丘縣的這些將軍、中尉加起來,已經超過一千人了。這些宗室子弟不光領朝廷歲祿,還大肆侵占百姓土地。小小一個安丘縣,貧民無一絲立錐之地,還要承受朝廷的賦役,遭到宗室的欺壓——王六一家能捱到三年前才逃亡,那絕對是逆來順受的極品了。

三年前,山東鬧蝗災,王六爺倆又被安丘王征去修王陵。眼看家里的糧缸比他媳婦的臉還干凈。爺倆這要是一走,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非得都餓死不成。

爺倆一合計,實在不成了,咱們逃吧。便收拾收拾東西,連夜逃出安丘,離開青州。

逃難路上日子太慘,他娘為了給娃省口吃的,討來了飯不舍的吃,結果餓得病倒了,不久撒手人寰,死無葬身之地。

王六爺倆只能找了處義庄,求爺爺告奶奶,又答應幫著收殮一個月死人,好容易才讓人家在亂墳崗,給他娘找了塊地兒安頓。

一家人干滿一個月後,在他娘的墳前哭了一場,繼續上路,千辛萬苦來到蘇州。雖然背井離鄉、受盡歧視,但這里活計多,還不用給官府交稅,不用服徭役,日子總比從前好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