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汪記困局(1 / 2)

小閣老 三戒大師 1162 字 2020-08-11

因為鋼材的硬度與含碳量高低成正比,所以要想將熟鐵鍛煉成『鋼』,除了千錘百煉之外,還要重新提高其含碳量……大明煉鋼業之所以領先全世界,關鍵的區別就在這一步上。

比如日本,是在折疊鍛打時,在熟鐵外包裹紙張和草木灰進行鍛打,這種滲碳手法效率低得令人發指。所以倭人都把自己的鋼刀視若生命,因為得來一把太不容易了。

而大明,有悶鋼法、灌鋼法兩種成熟技術,效率比日本高出不知多少倍。

蕪湖特產的蘇鋼就是采用了後者。

趙昊看到煉鋼師傅先讓徒弟,將沒有經過鍛打的熟鐵片放到打鐵爐內,旁邊同樣有小工在拉風箱加熱。

約莫兩分鍾後,學徒又用大火鉗,鉗住條生鐵的一端,斜放在爐口內,同時命徒弟加勁鼓風,好讓爐溫不斷升高。

不到盞茶功夫,生鐵斜擱在爐中的那端開始熔化,不斷有鐵水滴下。這時,煉鋼師傅才從徒弟手中接過大鐵鉗,鉗住生鐵在爐外的一端,開始左右移動,使鐵水均勻地淋到下面的熟鐵上。

因為熟鐵的熔點高於生鐵,所以雖然是先放進去的,卻只是被燒的通紅,沒有融化的跡象。

同時,煉鋼師傅的另一手,不停地翻動熟鐵片,使其兩面都能均勻地淋上鐵水。如是淋完兩次後,師傅便將熟鐵夾到爐旁的鐵砧上,讓徒弟掄錘子鍛打。

如是反復捶打數千下,去除雜質後,就可以得到工匠們心中的『鋼』了。

鋼的制取是如此不易,自然價格昂貴遠超青銅,當然嚴重限制了銷量。

於是工匠們想到了折中的法子,比如他們要打造一柄大刀,就先用熟鐵打好刀身,然後只對刀刃部分淋鐵灌鋼,這就是所謂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

參觀完了鋼坊,趙昊感覺嗓子都要冒煙了。

汪昱早就讓人備下了清熱解暑的金銀花薄荷茶,味道雖然怪怪的,但效果確實不錯。

幾大杯灌下去,終於壓下了那種火燒火燎的難受,趙昊這才有心情說話。

對於汪記鋼坊他還是很滿意的,至少這套生產流程……從洗礦選礦,到土法煉焦,到焦炭礦砂混合煅燒,到炒鋼或者說炒熟鐵,到最後的灌鋼法出鋼……大方向基本都沒錯。

雖然以趙公子的眼光看,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大堆的問題。但也正說明改進空間巨大啊。

這樣的話,只需要不斷改進工藝,提高爐溫,就可以為集團提供足夠的鋼材了……當然,是趙公子定義下的鋼,而不是工匠心中的那種。

『只要能把方槽改成反射爐,就能輕松把爐溫提高幾百度,熟鐵的品質就可以大大提高,不需要再用青銅鑄炮了。』趙公子暗暗盤算道。

江南銀行年後又推出了一套『青銅券』,面值分別為『五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十文』。作為白銀券的輔幣使用、擴大流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為集團搜集足夠的銅,以滿足鑄炮和各種鑄件的材料需求。

沒辦法,在大明直接采銅太犯忌諱。銅可是流通貨幣,只有官方才能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