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潮州人南洋魂,潮州都是干飯人(2 / 2)

小閣老 三戒大師 1616 字 2021-03-01

哦對,還有一句後話,正因為楊博的這個決定,讓譚綸沒有當上兵部尚書,俞大猷不惜大曝隱私的自薦自然也就黃了。只能無奈重任福建總兵官了。

~~

「總之一句話,我們先干好自己的事情吧。」趙昊吃飽喝足,振奮精神道:「潮州是我們重建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重要一環。這次來潮州,我又感受到了這里未受江南文弱之氣荼毒的活力和彪悍。愈加相信這大明需要還保持著唐風漢骨的嶺南人,來喚醒沉睡的血性!」

「哦?」兩位老潘大人不禁吃驚趙昊將嶺南人拔得如此之高。但轉念一想,卻又理當如此。

這次潮州保衛戰就是最佳證明。縱使趙二爺再身先士卒,他手下人再指揮得當、統籌得力,要是沒有潮州百姓本身的勇猛善戰,悍不畏死,也是萬萬沒法阻擋曾一本的大軍的。

究其原因,一是朝廷鞭長莫及,對嶺南百姓馴化『不力』;二是嶺南人多地少,百姓生存條件惡劣,為了保護本族的生存空間,戰斗成了家常便飯。這就讓他們養成了悍不畏死的性格。

然而漢唐之風可不只一味好勇斗狠,還要有敢於萬里覓封侯的開拓精神!

偏偏嶺南人最不缺的就是這份冒險精神,只要看看那些大海主、大海盜、大海商的籍貫是哪里,就知道所言非虛。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更讓人震撼的是,除了那些亡命之徒,就是普通百姓也普遍有勇氣,面對比大漠更凶險的大洋。

他們從唐宋年間起,就開始小規模的下南洋經商定居。本朝七下西洋雖然對嶺南以北的影響有限,卻成為了閩粵百姓大規模下南洋的開端!

那些早年間就在呂宋、婆羅洲、蘇門答臘、占城、馬六甲乃至印度東海岸經商定居的華人,利用鄭和艦隊施加的天威,迅速與當地統治者交好,獲得了極高的地位,以及種種特權。

甚至有人直接借助天朝之位,直接上位成當地的統治者。比如永樂年間的呂宋總督府和舊港宣慰司,都是下南洋的福建人和廣東人建立的。

當這些人在當地位高權重,乃至統治一方後,便開始不約而同的招攬同宗同鄉,一起來共富貴……或者說共同守住這富貴。於是大明百姓了開始大規模的下南洋、甚至下西洋!

只是當宣德五年鄭和去世,龐大的艦隊就地解散,朝廷永罷下西洋後,漢人在南洋的政權失去了依托,才最終在土著政權的反撲下,一個個土崩瓦解,大明在南洋的領土擴張也戛然而止。

然而閩粵百姓下南洋的步伐卻沒有受到影響,他們在物產豐饒、土地肥沃、廣袤無主,土人智商普遍不高的南洋嘗到了甜頭,又怎會放棄這一方熱土?

於是二百年間,民間自發的下南洋從未停止過。

「天頂一只鵝,

阿弟娶畝阿兄無。

阿弟飼仔叫大伯,

大伯聽著無奈何,

收拾包古過暹羅……」

潮州人幾乎都是聽著這首下南洋的搖籃曲,從嬰兒長大成人的,然後其中相當一部分,便如歌中所唱的那樣,收拾包裹下了南洋。

而且經過兩百年,一代代人的不懈耕耘,如今閩粵百姓下南洋,早已不是生活所迫那么簡單。而是一種男兒上進,出人頭地的奮斗方式了。

就像徽州人長大後,會去全國各地經商一樣,潮州人長大後,就會去南洋發財。然後將賺到的財富反哺國內,在家鄉大興土木,購置產業,以待年邁後落葉歸根。

所以潮州這個窮地方,才會有那么多如皇宮般金碧輝煌的豪宅大院。單靠當地規模有限的自然經濟,羸弱的商品經濟,可是遠遠支持不起來的。

「聽說潮州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子弟下南洋。」潘仲驂身為集團高層,自然明白趙公子的目光所及何處。他一臉不可思議道:「那舒通判告訴我,別看潮州府共有戶口不到百萬,可在海外的潮州人卻已經超過了百萬。據說漳州那邊也差不多,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

「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趙昊卻一擺手道:「一千年前的唐朝,我們就建起了很成熟的廣東通海夷道!那就是我所謂『海上絲綢之路』之濫觴,我們的祖先早已證明,駕船直抵西洋不是難事,從南洋西洋獲得財富也絕非痴人說夢。太史公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以閩粵百姓下南洋的行為再正常不過,倒是我們大驚小怪才不正常!」

說著他滿臉痛心的加重語氣道:「可笑、可恥、可悲!」

ps.為慶祝三月一號開學這一特大喜訊,茲決定連續三天三更作為慶賀。非如此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輕松歡樂解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