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143 留不下,離不開(7)(2 / 2)

第二天,子路死在衛國。孔子生病了,子貢請求看望他。孔子正拄著拐杖在口修閑散步,說:「賜,你為什么來得這樣遲啊?」孔子於是就嘆息,隨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斷了,哲人要死了!」他邊唱邊流下了眼淚。對子貢說:「天下失去常道已經很久了,沒有人能奉我的主張。夏人死了停棺在東廂的台階,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廂的台階,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兩柱之間。昨天晚上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柱之間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過了七天孔子就死了。

魯哀公為他作了一篇悼詞說:「老天爺不仁慈,不肯留下這位老人,使他扔下我,孤零零一人在位,我孤獨而又傷痛。啊!多么痛!尼父啊,沒有人可以作為我學習的楷模了!」子貢說:「魯君他難道不能終老在魯國嗎?老師的話說:『法喪失就會昏亂,名分喪失就會產生過失。喪失了意志就會昏亂,失去所宜就會出現過錯。』老師活著的時候不能用他,死了作祭文哀悼他,這是不合禮的。以諸侯身份稱『余一人』,是不合名分的啊。」

孔子死後葬在魯城北面的泗水岸邊,弟子們都在心里為他服喪三年。三年心喪完畢,大家道別離去時,都相對而哭,又各盡哀;有的就又留了下來。只有子貢在墓旁搭子一間小房住下,守墓總共六年,然後才離去。弟子及魯國他人,相率前往墓旁居住的一百多家。因而就把這里命名為「孔里」。魯國世世代代相傳,每年都定時到孔子墓前祭拜,而儒生們也在這時來這里講習禮儀,行鄉學業考校的飲酒禮,以及比射等儀式。孔子的墓地有一頃大。孔子故居的堂屋以及弟子們所居住的內室,後來就改成廟,借以收藏孔子生前穿過的衣服,戴過的帽子,使用過的琴、車子、書籍等,直到漢代,二百多年間沒有廢棄。高皇帝高皇帝劉邦經過魯地,用牛羊豬三牲俱全的太牢祭祀孔子。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常是先去拜謁孔子墓,然後才去就職處理政務。

孔子生了鯉,字伯魚。伯魚享年五十歲,死在孔子之前。

「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讓人遵循。」雖然我不能達到這種境地,但是心里卻向往著他。我讀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見到他的為人。到了魯地,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輛、衣服、禮器,目睹了讀書的學生們按時到孔子舊宅中演習禮儀的情景。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戀不願離去。自古以來,天下的君王直到賢人也夠多的了,當活著的時候都顯貴榮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沒有了。孔子是一個平民,他的名聲和學說已經傳了十幾,讀書的人仍然崇他為宗師。從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國談六藝的人,都把孔子的學說來做為判斷衡的最高准則,可以說孔子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蘇秦又去燕國游說,等了一年多才有機會拜見燕王。他勸燕文侯說:「燕國東邊有朝鮮、遼東,北邊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區域縱橫兩千多里,武裝部隊幾十萬人,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儲存的糧食足夠用好幾年。南有碣石、雁門的肥沃土地,北有紅棗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這紅棗、板栗的收獲也足夠富裕的了。這就是所說的天然府庫啊!

「能夠安居樂業,沒有戰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情景,沒有誰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原因嗎?燕國不被敵人侵犯的原因,是因為趙國在燕國的南面遮蔽著。秦國和趙國發動五次戰爭,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在後邊牽制著他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就要穿越雲中和九原,穿過代郡和上谷,即使攻克了燕國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