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心懷叵測(2 / 2)

李素卻只是笑道妹夫是個聰明人,愚兄只是想稍為提醒一下妹夫,來,喝酒,喝酒。」

唐小峰亦笑道喝酒,喝酒。」

兩人竟真的再也「不談國事」,只是喝酒聊天。

酒足飯飽,唐小峰告辭,李素將他送到帳外,趙文昧已等在那里。

天色已是盡黑,李素讓趙文昧代他送客。趙文昧道唐將軍請。」

唐小峰道好,好。」與李素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走在路上,趙文昧像是隨意地與唐小峰聊了幾句,又一陣遲疑,像是有話想說又不知當不當說的樣子。唐小峰很想告訴他有屁你就放,這個樣子做給誰看?他笑道莫非有話要說?」

趙文昧緩緩道這種話,在下本不當問,不知唐將軍覺得,廬陵王是否有人君之才?」

唐小峰毫不客氣地道沒有。」

趙文昧道相王呢?」他說的相王乃是李顯的弟弟,武則天的另外一個李旦。當年武後廢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沒過多久又廢了李旦登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唐小峰道也沒有。」

李顯懦弱,李旦無能,這本就是後世歷史學家對武則天這兩個的評價。

尤其是李顯,他的懦弱在歷代皇帝里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許多人都覺得武則天的高宗李治懦弱,事實上李治雖然有點怕,文治武功卻是極強,對內接納諫言,整飭內政,將貞觀之治推到新的高點,對外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麗,令西域諸國紛紛稱臣,中國歷史上有盛唐強漢之說,而大唐最盛之時,正是李治當政。

至於李顯,卻是真的懦弱,武則天還政於他後,於國事沒有多少建樹,於家事,他連皇後天天在宮里跟別的男人鬼混都不敢管。

歷史上雖然也有不少懦弱皇帝,但大多是因為天下大亂,權臣當道,想不懦弱都不成。

李顯當皇帝時,對外,國力上依舊強盛,退位前的武則天剛剛發兵二十萬,大破契丹,對內,他**雖然殺了不少人,但卻明察善斷,治理有方,留給他的仍是一個太平盛世,朝中也無權臣,宰相張柬之助他登基持政,他卻反聽信讒言將他問罪,做事也優柔寡斷,持政五年,最後竟然被他的皇後韋氏毒死,毒死他的理由,只不過是因為不想再偷偷摸摸的跟人**(其實原本也就沒偷偷摸摸),想要成為另一個武則天。

而睿宗李旦同樣也無能得很,靠著他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兵變殺了韋後,被扶上帝位,太平公主在朝中結黨營私,朝臣屢屢上告,他也不敢去管,好在他雖然無能,貴在有自知之明,無能,當了三年皇帝,趕緊把位子讓給李隆基,李隆基老來昏庸,年輕時卻是有膽有識,舉賢任能,整頓軍紀,這才有了後來的「開元之治」。

當然,雖然都是唐初,但他穿越的這個唐初跟史書上的那個唐初,有著很大不同,史書上的那個大唐,長安、泰山不曾崩陷,海外也沒有君子國、女兒國,但李顯依舊是那個李顯,李旦也依舊是那個李旦。

反說,史書上的李顯和李旦,面對經李治和武則天對外開拓,對內清明的太平盛世都無法做好,那現在這個山川崩裂,妖魔四起,龍族在外窺視的亂世,也就更別指望他們能做些了。

趙文昧聽到他說李顯「不行」,李旦「也不行」,心中大喜,臉上卻不形於色,道如今天下大亂,廬陵王與相王都非英明之主,如之奈何?」

唐小峰嘆道李唐宗室,除廬陵王與相王,其他人已盡遭武曌屠殺,除他二人,還能有誰?」

趙文昧低聲道唐將軍莫忘了,李素乃是八王爺之子,同樣也是李唐宗室。」

唐小峰裝作「一震」,看向趙文昧的意思是……」

趙文昧道李素既是各路義軍之主帥,又是忠勇王之子,廬陵王與相王俱非明君,廬陵王還政,將軍不過是各路義軍的一個小小統領,縱然封將,最多也就是一個中郎將,唐將軍若能相助李,大事一成,唐將軍便是當朝附馬,以將軍之才,李必定會讓將軍大展才學,封王封侯,豈是難事?」

其實,在李素將李顯喚作「廬陵王」時,唐小峰便已他的野心,如徐承志、章更等人,在起兵的那一刻,就己將武則天的皇位視之為「篡」,廬陵王是武則天逼李顯退位後給他的封號,對反武義軍來說,李顯並不是廬陵王,而是「主上」。

反武義軍起兵的理由是要「迎主上還政」,之所以叫「還政」,是因為,在心向李唐的忠義之士眼中,李顯依舊是大唐皇帝。

唐小峰猶豫道復唐在即,一旦攻下皇宮,接下來迎中宗還政,幾乎是勢在必行,還有何可為之處?」

趙文昧低聲道既如此,便要讓大家……絕不可讓廬陵王還政。」

唐小峰皺眉如何才能做到?」

趙文昧眸中閃過陰狠之色殺武曌。」

唐小峰怔了一怔……他雖已看出李素的野心,但原本並不如何放在心上,不管李顯有能無能,迎他還政乃是大勢所趨,李素就算再有野心,也很難有大的操作空間,然而現在,他終於,他實是小看了李素,李素在暗中籌劃,絕不只是這一天兩天的事。

對徐承志、章更、張柬之等人來說,武則天必須退位,但她不能死,且不說武則天當政這么多年,朝中文武百官都是她提拔上去的,若沒有她的退位詔書,將只能以大清洗的手段來控制朝政,令得人人自危,便是李顯,也承擔不起「以子弒母」的罪名,若他們真的殺了武則天,不管他們有著樣的借口,李顯都不敢承認他們的功勛,到那時,他們就不是復興唐室的忠臣義士,而將成為真正的亂臣賊子。

就算李顯迫於形勢,勉強承認,如格渾等重要將領只怕也難以放心,殺了人母,卻迎人子登基,他們要如何才能李顯日後不會對他們進行清算?

這才是李素在這關鍵時刻找上他的最主要原因,攻打皇宮勢在必行,而他將會成為攻打皇宮的主力,對於徐承志、張柬之、章更等人來說,武則天絕不能死,武則天一死,天下必亂。

而對於李素來說,武則天不死,他將沒有半分機會。

一旦攻下皇宮,武則天不死,張柬之等朝中重臣就能或逼或勸,勸她還政於中宗,而對武則天來說,就算是被迫,她也是把皇位讓給的,且仍然是太後,雖不情願,卻可以接受。

有了她的退位詔書,文武百官自然也無話說,局面將會很快穩住。

武則天若死,局面馬上就會大亂,反武義軍里並不是人人都是章更這樣的忠義之士,更有許多人想借著這個機會博取功名,富貴險中求,如果明知要被清算,他們肯定會躊躇不安,趙文昧再勾結軍中部分將領造些聲勢,李素這太宗之孫、忠勇王之子,將成為反武義軍唯一的選擇。

到那個時候,李素就有機會將宋太祖的「陳橋兵變」,提前幾百年開始上演……

……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