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六章 會前(2 / 2)

荊州名士宋忠,劉巴,馬良。

穎11名士胡昭,荀或,陳群,還有客居於此的王朗,華歆,方士許靖,管格,葛玄。

等等等等。

無數這個時代的精英們盡數聚集到了如今的許都,要來參加這一場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文化盛會,無論結果如何,作為這一場盛會的舉辦人和勢力,李哲都是會從中受益無窮的。

但是,李哲的日的當然不是僅僅如此。

「文若!明日的論道大會,你會去么?這等即將名傳千古的文壇盛事,我等若是錯過了,那可是會悔恨終生的啊!」荀攸對著自己的族叔,如今在許都的荀氏掌權人荀或問道。穎川荀氏作為經學名門,出過荀氏八龍這樣的英傑,自然是不願意缺席這樣的盛會,只是若是出席,卻又午向李哲妥協的嫌疑。

作為如今頓川士族的風向標,荀氏是不願意向李哲妥協的,按照士族們和朝廷爭斗的經驗,朝廷在地方上長期缺乏士族的支持,必然是難以維持地方,過不了多少時候,就會不得不放下姿態和地方士族妥協的。[]一個人的時空走私帝國156

只是如今,李哲的手段眼看著層出不窮,根基越來越牢,堅持不下去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豫州各地士族之間的攻守同盟眼看著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險,怎么辦?一直困擾著如今的荀或。

「荀或思考再三,終於開口相問。

什么?這句問話,幾乎讓荀攸眼睛給瞪了出來,荀或荀文若,從小

就顯示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和能力,被荀氏一族作為族長培養,其人不管遇到什么大事,都是處事不驚,連著急的樣子都很少見,如冰之清,如玉之契,法而不威,和而不褻,世人稱之為荀令君。今日,竟然如此猶豫不決,卻是荀攸平生僅見的模樣。

不過驚愕之下,荀攸還是斟酌著回道:「侄以為,這般盛事,還是參與一下的好,只需到時隨機應變,

擺出不迎合明王的態度,也就罷了。世人都知道我荀氏威武不屈,當日黨人之『亂』時,何等惶恐局面,都能應付過來,何況眼前?此是我等文人的盛事,和政事干系不大,千年難得一回,若是錯過了,未來史書上沒有我荀氏的名字,可是悔之晚矣。,…

哎!荀或長嘆一聲,須發顯得愈加斑白。他豈有不知這個道理,他又何嘗不想到大會上揚名。只是這一次妥協開了。子,未來可就剎不住了。這政治斗爭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大勢,大勢一旦形成,那便是大河之水,一瀉千里,滔滔不絕而來,再也難以堵住。

那李哲的手段,實在是厲害,便是荀或熟讀史書,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諸般手段,只能用神跡來解釋,這眼看著,就大勢已去啊!

「罷了罷了!那就我等同去!不過還是聯絡好諸人,到時候,要是明王駕臨,我等可要統一態度。」

「小叔所言極是,吾這便去聯絡各家,務必同聲連氣。」荀攸得了荀或准信,立刻腳步輕盈的去了。

荀或在其後,注意到這等小節,忍不住又長嘆了一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