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童養媳?這個不需要了吧?(2 / 2)

說到醒酒湯的葯方,就不得不說說寧夏鎮明軍的傳統,那就是喝燒刀子。都說軍規不許喝酒,實際上沒有幾個人遵守,一個個高級將領,都是酒鬼。寧夏鎮本身糧食不是很缺,釀酒的原材料不缺,酒的價格也相對便宜,軍官們不喝酒才怪了。

倒是尋常的軍戶,因為價錢的緣故,沒有什么機會酗酒。當然,逢年過節,高興的時候,喝上三兩杯,那是必須的。這是寧夏鎮的風俗。以前徐家還沒有完全落敗的時候,一年也能喝上幾次的。至於後來落敗了,那就不說了。

隱約間,似乎有哭聲傳來,徐興夏開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後來仔細一聽,發現的確是有人在哭。從哭聲來聽,還挺悲慘的。他有點詫異的看看徐福慶,有點納悶的問道:「爹,好像有人在哭?」

徐福慶點點頭,苦澀的說道:「是被韃子射殺的幾個牧民家眷。」

徐興夏這才想起來,早上韃子逃跑的時候,曾經射殺了幾個牧民,還硬生生的拖死了一個孕婦。他當時就是被這一幕刺激得立刻殺出牛角墩的。後來,他將全部的韃子都射殺了,回來的路上,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結果沒有看到那些牧民。後來,一系列的事情到來,他也就將那些牧民,都忘記了。

又到後來,威鎮堡都沉浸在慶功宴里面,大家看到的,都是獵殺韃子的功勞,至於死在韃子手里的人,那就沒人管了。白天的時候,她們也不敢破壞威鎮堡的氣氛,有天大的悲痛,都只能是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也只有在這樣夜深人靜的三更半夜,才會聽到她們的斷斷續續的哭聲。人在深夜,總是最脆弱的。

沉默良久,徐興夏緩緩的說道:「爹,那些牧民……所里沒有人去安慰一下她們嗎?」

徐福慶嘆了一口氣,苦澀的說道:「夏兒,沒人管他們的,所里有誰願意去管他們?誰又有能力去管她們?只能怪那些牧民倒霉,不好彩的撞到了韃子。」

徐興夏想了想,試探著說道:「其他人……不是軍官之類的……有沒有人幫他們一下?」

徐福慶搖搖頭,感慨的說道:「這年頭,誰能管到誰啊?除非是自己家的親戚,還得是很親很親的那種。偏偏他們的親戚,都基本死光了,他們本來就是一起的。」

徐興夏悄悄的咬了咬自己的嘴唇,感覺不太好受。說實在的,他並不是愛心泛濫的人。在前世,他就是一個宅男,能有多大的愛心?他能將自己的仙人掌都養死的。但是,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他的情感,在曰常的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那些牧民,畢竟也是威鎮堡的人,就算不是住在威鎮堡的里面,也屬於平虜千戶所的一份子。當時,徐興夏依稀間,還能記得一兩個牧民的面孔,好像是在威鎮堡見過的。雖然和他們並沒有什么交接,總是同一個群體啊!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倒在韃靼騎兵的箭下,拋下的家眷,卻是無依無靠的,真不是滋味啊!

可是,現在的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百戶,能做什么呢?幾乎什么都不能做。他沒有那樣的權力,給予那些家眷特殊的待遇。甚至,他無法給予她們一點公家上的安慰,比如說一份稀薄到不能再稀薄的撫恤金。因為,他們並不是正軍,就算被韃子殺死了,也沒有撫恤金的。除非是他徐興夏自掏腰包,否則,所里不可能發放撫恤金給她們。自掏腰包?徐興夏又沒有偉大到那樣的地步。

事實上,徐興夏還能清晰的感覺到,要是插手她們的後事,王守祿肯定會出現的。王守祿自認為是威鎮堡的實際管理人,肯定不喜歡自己插手威鎮堡的事務。從晚上的慶功宴來看,小小的寧夏前衛內部,也是錯綜復雜,盤根錯節,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又被人惦記上了。這些人上陣殺敵的本事不咋樣,自己窩里斗的本事,卻是一等一的。王守祿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他徐興夏絕對不能因為窩里斗,就放棄干涉威鎮堡的事務。干涉威鎮堡,控制威鎮堡,甚至是獨占威鎮堡,都是他的既定目標。這就意味著,王守祿是必須擠走的,甚至,是有必要干掉的。他本來還不准備這么快就插手威鎮堡的事務,但是,如果有機會的話,徐興夏也不介意,早點讓王守祿滾蛋。

徐福慶當然不知道自己大兒子的想法,只是感慨的說道:「最慘的是馬老六家,全家都死了,就剩下一對雙胞胎小娃娃,才五六歲,又沒有什么親人,還不知道怎么過呢。」

徐興夏沉吟片刻,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就干涉威鎮堡的事務。或許,這對雙胞胎女娃,就是很好的切入點。他向自己的父親說道:「爹,我想給她們一點幫助。」

徐福慶有點遲疑的說道:「怎么幫助?」

徐興夏打定主意,有條不紊的說道:「要么,給她們一點錢,或者是柴米油鹽之類的,先讓她們活下來。要么,是另外找一戶人家,安頓一下她們。既然她們都只有五六歲,生活都不能自理,還是另外找個人家安頓下來比較好。」

徐福慶下意識的說道:「要不,接過來我們家?」

徐興夏本來的意思就是這樣。要讓王守祿和自己直接面對,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那對雙胞胎女娃,接來自己的家里。她們和妞妞年齡相仿,不需要額外的照顧,只需要提供足夠的吃穿用度就好。這一點,正是目前的徐家可以做到的。

只是,他不好直接開口。一方面,是他覺得自己的愛心,被淹沒在了陰謀之中,感覺有些羞愧。一方面,是不知道家里人的意思怎么樣。畢竟,接受兩個女娃過來,總是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照顧他們的。既然老爹開口,他就毫不猶豫了,點頭說道:「也好,干脆接過來住,剛好和妞妞有個伴。」

徐福慶點頭說道:「以後冬子長大了……」

徐興夏搖搖頭,委婉的說道:「爹,那是以後的事情,你別說出來,你還擔心冬子以後沒有媳婦嗎?」

徐福慶的意思,顯然是習慣姓的思維,覺得將兩個女娃接過來,剛好可以給冬子當童養媳。這樣的情況在窮人家里很是常見。哱拜叛亂被鎮壓以後,整個寧夏,滿目瘡痍,遍地都是孤兒,不少的女孩子,就被別人抱走,成了童養媳。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