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打造質量更好的黑羽箭(2 / 2)

劉廣梁將黑羽箭仔細的看了一會兒,向旁邊的一個老工匠說道:「老郭,弓箭好像是你的行當吧,你來說說。」

這個年老的工匠,名字叫做郭福全,年紀已經很大,差不多六十歲了,頭發都完全發白了。歲月的痕跡,在他的身上十分的明顯。臉上全部都是皺紋,兩個眼眶也深深的凹陷下去了。如果不是世襲的話,他這樣的老人,早該退休了。可是,由於變態的軍戶制度,他還得繼續服役。匠戶的服役幾乎是終身的。

畢竟,工匠的手藝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慢慢的積累出來的。年紀越大的工匠,打造的經驗就越多,技藝就越精湛,打造出來的武器裝備質量就越好。在純手工制作,沒有機械化生產的年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明朝的每個作坊,都有大量的老工匠存在,衛所軍內部也是如此。

在威鎮堡的匠戶里面,郭福全是專門負責打造箭鏃的。他仔細的研究過黑羽箭以後,緩緩的說道:「大人,這些黑羽箭,都是用最好的熟鐵打造的,成本比較高啊,也比較費事,得反復的鍛打。如果依樣復制的話,成本也會很高。」

徐興夏不動聲色的說道:「成本大概要多少?」

郭福全粗略的計算一下,謹慎的說道:「一兩銀子肯定是要的。一枚這樣的黑羽箭,需要耗費六斤的生鐵呢。如果再增加兩錢銀子,還可以打得更好一些。」

徐興夏將黑羽箭接回來,期待的說道:「還能更好一點?」

郭福全點頭說道:「是的。箭頭可以打造得更加的堅固一點,就是射在骨頭上,都不會開裂。如果不是存心毀壞的話,就是反復使用數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都是完全可以的。」

徐興夏滿懷希冀的說道:「你詳細的說說看。」

郭福全就簡單的介紹起來:「大人,這這樣子的……」

這些黑羽箭,都是在兩百多年前打造的。盡管當時的打造質量很好,畢竟已經過去了兩百年,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了。在這兩百年的時間里,大明朝的鑄鐵以及煉鋼技術一直都在發展,特別是炒鋼技術不斷進步,百煉鋼之類的技術,也已經逐漸成熟,這使得鋼材的質量是越來越好了。

徐興夏的這些黑羽箭,箭頭都是生鋼(又叫粗鋼)鍛打而成的,質量比熟鐵都要好。在兩百年前,它應該是質量最好的鋼。但是,在兩百年以後,這種生鋼就有點落後了。現在通過炒鋼得到的鋼錠,又或者是通過反復鍛打的百煉鋼,質量都要比生鋼好。

郭福全的意思,就是通過反復的鍛打,將箭頭完全鍛造成百煉鋼的質量。這樣一來,箭頭在射中骨頭的時候,也不會開裂損壞。一枚百煉鋼箭頭的黑羽箭,反復使用數年,都是沒有問題的。當然,百煉鋼的成本,要比生鋼高出不少。

徐興夏好奇的問道:「不知道各種原材料能不能搞到?」

劉廣梁接口說道:「這個倒不是很難,生鐵還是比較便宜的。」

看到徐興夏有些疑惑,劉廣梁就詳細的解釋起來。要說萬歷皇帝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有什么貢獻,估計就是高爐了。為了賺取私房錢,他私底下派遣太監開挖礦山,批量煉鐵,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專門的煉鐵爐。這些煉鐵爐的規模,都相當的不小。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嶺南的佛山,就有一座高爐,每天的生鐵產量超過三千六百斤,可見產量是相當驚人的。

在寧夏鎮,也有三座這樣的大型高爐,使用的都是賀蘭山出產的原材料。賀蘭山不但是動植物的大寶庫,還是各種礦石的大寶庫,它出產的鐵礦石、煤礦以及其他的礦石,質量都是相當高的。所有煉鐵需要的原材料,都可以在賀蘭山找到。寧夏鎮的這幾座高爐,每天也有幾千斤的生鐵出產,供應整個大西北。

其實,明朝的生鐵產量一直很大,年產量接近一億斤(約四萬八千五百多噸)基本上能夠滿足軍用和民用的需要。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鋼。要將生鐵鍛造成鋼材,工序比較麻煩。在當時,要將碳的含量降低,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無論是炒鋼,又或者是百煉鋼,耗費的人工成本,都是相當高的,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

【作者注:關於明朝的鐵產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9700萬斤,一種是9700噸,我采取的是比較樂觀的前者。注意,是鐵產量,不是鋼產量。說到鋼產量,那就悲劇了。】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