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出發!前往宿嵬口!(2 / 2)

經過簡單的商量以後,徐興夏決定,帶著虎豹騎小隊,前往宿嵬口。其他的白衣軍,則在威鎮堡駐守。隨行的總旗,只有兩個,一個是高猛,一個是張峰,分別是虎豹騎的統領和副統領。其他的軍官,一個不帶,全部留守。上次,徐興夏前腳剛剛離開威鎮堡,後腳張秋慶就前來搗亂了,他不能不防。

對於自己離開威鎮堡以後,威鎮堡的情況,會不會發生什么變化,徐興夏一點都不擔心。現在的他,在威鎮堡的所有軍戶里面,威望絕對無人能及,就算有人想要起來搞事,也得有其他的軍戶附和才可以。再說了,管事會的六個總旗,也不是吃軟飯的。白衣軍和管事會互相掣肘,他就可以安全的離開威鎮堡一段時間了。

對付拓跋蘇,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只要做到這一點,就不需要多少人。根據情報,拓跋蘇的逃命本領,還是非常強大的。相反的,要是大軍出動,消息封鎖起來,就會非常的困難。如果拓跋蘇提前得知了消息,那就什么都白搭了。賀蘭山地形錯綜復雜,千軍萬馬都兜不住他。

威鎮堡里面到底有沒有拓跋蘇的眼線,不好說。估計是沒有。但是,在平虜城里面,一定有拓跋蘇的眼線。虎豹騎出動,平虜城的拓跋蘇眼線估計也會知道。但是,他肯定想不到,虎豹騎五六十人出動,就敢沖著他的主子去。徐興夏要利用的,就是這個錯覺,用只有五六十人的虎豹騎,去吃掉上百人的拓跋蘇一行。

慶王府沒有請寧夏鎮出動大軍圍剿,估計也是考慮到這方面的原因。以寧夏鎮其他明軍的實力,要干掉拓跋蘇的百來人,至少需要出動五百人。五百人出動,拓跋蘇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大炮打蚊子,其實真的沒有什么效果。萬一中間出現什么差錯,還會被拓跋蘇尋機狠狠的揍一頓,損失慘重。

當然,為了應付突發的意外,將虎豹騎小隊武裝到牙齒,是十分必要的。曰月銃是肯定要攜帶的,彎刀、斧頭等肉搏武器也是要攜帶的。充足的米尼彈也是要攜帶的,每個人至少攜帶一百發的米尼彈,要是可以攜帶兩百發就更好了。炸葯包也是要攜帶的。炸葯包的數量,不需要很多,十個就差不多了。

至於熟悉宿嵬口的向導,當然也是需要的。威鎮堡的軍戶里面,去過宿嵬口的人並不少,林海牛就去過好多次,對那里的地形是相當的了解。於是,徐興夏就讓林海牛擔任向導。出於保密的需要,林海牛在進入軍營以後,就再也不能離開了。

一切准確就緒以後,在當天深夜,徐興夏就悄悄地帶著虎豹騎小隊出發了。他們在軍營里面,將馬蹄用棉布包裹起來,靜悄悄的出動。負責看守大門的,正是陳登隆。大伙兒將堡門打開,神不知鬼不覺的就離開了威鎮堡。除了陳登隆等少數人,威鎮堡的其他軍戶,都不知道徐興夏和虎豹騎已經離開了威鎮堡。

從威鎮堡出發,向宿嵬口前進,開始的時候道路還是挺好走的,夜晚行軍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進入賀蘭山以後,道路就不好走了,必須等到天亮以後,才能挪動。道路的兩側,都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被摔得屍骨無存。騎馬走了足足一天一夜的時間以後,直到第二天的傍晚,徐興夏一行人才到達了宿嵬口。

「大人,應該就是這里了。」林海牛看看周圍的地形,肯定的說道。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最最危險的。只要上面有幾塊石頭掉下來,都能將他們砸死好幾個。狹窄的峽谷當中,基本上沒有躲避的地方。萬一遇襲,只能死撐。

「好的,謝謝!你先下去休息吧!」徐興夏點點頭,讓林海牛在旁邊休息。隨後,他揮揮手,讓高猛和張峰,帶著虎豹騎的戰士,在周圍尋找地方,埋伏起來,等待拓跋蘇一行人的到來。他自己則騎著戰馬,在峽谷周圍來回的仔細觀察。

宿嵬口在後世又叫做蘇峪口,是一條非常狹窄的峽谷。通俗的來說,這里應該叫一線天。因為站在峽谷的里面抬頭望,看到的的確只有一線的天空。甚至,在天色陰沉的時候,連一線天都看不到。峽谷的兩邊,沒有什么植被,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有些石頭凌空架在峽谷的上空,仿佛隨時都會掉下來。

偶爾有一兩棵的小樹從石頭縫里面冒出來,也是矮矮小小,半死不活,營養不良的樣子。樹木的根莖,有相當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有的還干枯了。沒辦法,在石頭縫里面生長,它能吸收到多少的養分?沒有全部枯死就差不多了。

在峽谷的底部,也都是凹凸不平的石頭。有些石頭縫里面,甚至還可以看到零碎的骨頭。要么是來往的商人的,要么是來往的馬賊的。之前,說宿嵬口只是通往青羊宮,這是沒有考慮到外面的阿拉善大沙漠的說法。如果和阿拉善沙漠聯系在一起,宿嵬口這條狹窄的通道,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了。

在明朝萬歷末年,阿拉善大沙漠還沒有那么廣闊,還沒有直接和賀蘭山連接在一起。更多的時候,它應該叫做阿拉善高原。從賀蘭山出去以後,並不是沙漠,而是荒蕪的高原。在高原的邊緣,才是戈壁灘。戈壁灘的邊緣,才是真正的大沙漠。這就給了很多商隊,從賀蘭山西側冒險行走的機會。

賀蘭山的東側,就是寧夏平原。賀蘭山的西側,則是阿拉善高原。從阿拉善高原進入寧夏平原,主要有兩條路,一條是赤木口。在賀蘭山的中部。一條就是宿嵬口。黃峽口其實也是同道,只是地形更加的危險,韃子一般不會走。萬歷二十一年,韃子大舉南下,有部分的韃子,就是通過宿嵬口進入寧夏平原的。

事實上,宿嵬口附近出名的,不是怪異的地形,而是岩壁上的圖畫,簡稱岩畫。岩畫當然不是畫上去的,而是使用工具雕刻上去的。按照推理,應該是有大量的工匠,在石壁上忙碌,雕刻上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圖案。由於石頭的質地非常堅硬,在經歷了風吹雨打,曰曬雨淋以後,依然保存了大部分。

徐興夏慢悠悠的騎著戰馬,在峽谷里面游盪,就是想近距離的觀摩這些岩畫,從中發現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後世的時候,他在網上觀察過不少岩畫,對很多岩畫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還一度深入研究過,這次算是真真正正的實地考察了。

根據後世的一般結論,普遍認為賀蘭山岩畫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擁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確,賀蘭山在古代一直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最後存在的游牧民族,應該是黨項族,他們建立的西夏王朝,已經湮滅了三百多年了。

各個游牧民族的人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這對於研究游牧民族的歷史,有深刻的意義。徐興夏感興趣的,正是有關西夏王朝的歷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