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最大限度集合所有資源(2 / 2)

根據徐興夏的提議,農庄的最高領導者,稱之為執事。執事負責管理整個農庄,是農庄的最高負責人,直接向管事會匯報。執事有三個輔助領導者,稱之為副執事,分別管理農田、畜牧、農具等方面。執事的下面,還有十個監工。監工的主要任務,當然是巡查監督,保證每個勞動力都不會偷懶,得過且過的混曰子。

考慮到生產效率,當然不可能采取大鍋飯的平均分配方式。徐興夏采取的,是在基本保證曰常生活的基礎上,分等級、差異化的分配模式。簡單的說來,就是干得好的,干活勤奮的,任勞任怨的,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干得不好的,偷懶的,耍滑頭的,對不起,你得到的收入,可能比其他人都要少。

一般來說,普通的勞動力,每天的固定收入是兩斤的粗糧,每個月的基本收入大約是六十斤左右。基本上可以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了。如果要養活自己的家人,就必須爭取更多的獎勵。每個月的月末,還可以獲得額外三成(百分之三十)的獎勵。每年的年底,還可以另外獲得額外三成(百分之三十)的獎勵。

但是,這兩個百分之三十,不是平均發給每個人的,而是按照每個人的表現好壞,按照不同的等級發放。干得特別好的,可能有額外百分之五十的獎勵。干得不好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甚至是沒有。至於好壞,則是通過所有的勞動力,一起投票決定。

以一個農庄一萬畝田地來計算,每畝地的平均產量,大約是一石(約188.8斤),整個農庄的產量,大概是一百九十萬斤。以農庄擁有六百個勞動力計算,每年的月糧開銷,算上各種獎勵,大約是六十萬斤。平均算下來,一個人一年可以獲得一千斤左右的糧食,算是很不錯的收入了。至於其他的一百二十萬斤,自然都是入了徐興夏的口袋,成了戰備糧了。

老實說,這種高度集中的模式,只能在短期內運行。因為,它的分配方式,是非常極端的。干活的人,只能拿到田地出產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都被徐興夏拿走了。一旦軍戶們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拿到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全部都全部落入了徐興夏的口袋。他們要是沒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沒錯,徐興夏的確是他們的恩主,是徐興夏給了他們干活的機會,給了他們養家糊口的途徑。可是,人的欲望,總是無法滿足的。在養活自己以後,他們肯定還想生活得更好一些,肯定希望能夠拿到更多一些。在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敢說什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人站出來反對的。

徐興夏當然也知道這樣的模式不能長久。後世的歷史發展證明,這樣的集體農庄,生命力是比較短暫的。但是,考慮到戰備的需要,必須實行這樣的方式。除了給軍戶們必要的生活物資之外,其他的所有物資,他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這樣,他才能最大限度的集合所有的資源,應對隨時到來的危險。

不過,話說回來,每年一千斤的糧食收入,大部分的軍戶,也應該滿足了。如果沒有徐興夏,沒有白衣軍,他們是根本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收入的。好像威鎮堡目前的軍戶,一個壯年勞動力,每年獲得的糧食收入,絕對是沒有一千斤的。只要家里有幾個勞動力在農庄做事,一年到頭下來,過上衣食無憂的殷實的曰子,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大鍋飯的存在,各種各樣的刺激制度,績效考核制度,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對於執事、副執事以及監工這三個職位來說,他們完全是看農庄的糧食產量吃飯的。套用後世的解釋,就是沒有底薪,只有提成。干得好,糧食產量大,或許每個人可以獲得幾千斤甚至是上萬斤的糧食收入。要是干得不好,那對不起,說不定比一般的勞動力還不如,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這樣的運作模式,對於很多軍戶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以致,當徐興夏要求軍戶們積極主動的報名,擔任執事、副執事又或者是監工的時候,所有的軍戶,都全部保持了沉默。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軍戶,都習慣了守成,習慣了干活拿錢的方式。干一天活,就拿一天的錢。至於干活的效果和收獲掛鉤,就不得不有點緊張了。他們都很擔心,萬一自己做的不好,豈不是一年都白干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