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遷都西安府!(2 / 2)

隨著鐵路、火車的出現,解決西安府的糧食問題,已經沒有什么難度。關中地區的糧食不夠,從其他地方一車一車的運過來就是了。一火車皮的糧食,頂得上幾百輛的馬車。在有火車的年代,大規模的糧食運輸,已經完全不是問題。倒是關中地區的水源問題比較難解決。說起來,還是江南水鄉好啊,不缺水。

然而,如果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優勢,西安府作為白衣軍的政治核心所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從全國的范圍來看,西安府剛好是處於相對的中心位置。無論是向南,向北,向東,向西,距離都差不多。這種天然的地理優勢,除了西安府,再也沒有別的地方。當然,湖廣地區的武昌府也不錯。但是,武昌府不是還沒有拿下來嗎?

更重要的是,白衣軍以後要向西擴展,西安府絕對是最重要的後勤基地之一。徐興夏規劃中的隴海鐵路,就是以西安府為核心的。屆時,白衣軍從西安府乘坐火車出發,直接到達西域就行。大量的後勤物資,也將從西安府發送到西域各地。

「各個委員怎么說?」徐興夏緩緩的問道。

「十九人贊成,三人反對,五人棄權。」張天豪簡短的回答。

「既然如此,那就通知各部門執行吧!」徐興夏當機立斷的說道。

這種搬遷政斧機構的事情,徐興夏絕對是快刀斬亂麻的。這種事情,沒有必要考慮太多。考慮的越多,拖延的時間越長。拖延的時間越長,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白衣軍還要將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資源,都投放到別的領域去。

「明白!」張天豪答應著,轉身安排去了。

……徐興夏拿起另外一份報告,細細的閱讀起來。這是一份來自山東的報告。報告的文字很多,描述的內容也很多。發來報告的人,叫做袁應泰,目前的職務,是山東省巡視員。本來,在真實的歷史上,袁應泰應該是到遼東去擔任巡撫的。丟失遼東的罪責,也是袁應泰承擔的。沈陽、遼陽等地,都是在袁應泰的手里丟失的。但是,由於徐興夏的到來,遼東的歷史,被完全打亂了。

由於萬歷皇帝的提前駕崩,袁應泰沒有機會去遼東了,這也讓他避開了一個大劫數,保存了自己。其實,袁應泰這個人,的確是有本事的。他的最大本事,就是治政,也就是管理內政。在軍事方面,他是比較薄弱的。他在軍事方面的巨大缺陷,就是心太軟。所謂慈不掌兵,心太軟的人,是肯定無法成為軍事指揮官的。

徐興夏將袁應泰撈到手,完全是由於福王垮台的緣故。福王垮台以後,大量的明王朝官員,沒有了出路,不得不想辦法投靠白衣軍。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人覺得徐興夏是反賊,是大逆不道了。別人都快要控制整個天下了,就要改朝換代了,你還死抱著前朝不放,這不是傻瓜嗎?識時務者為俊傑啊。

有人還給自己的投誠,找到了心安理得的借口。徐興夏是什么人?他是泰昌皇帝的女婿啊!和明王朝根本就是一家人。他和明王朝的事情,根本就是皇室內部的紛爭,和一般的造反完全不同。就算他鬧得再厲害,也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和外人完全無關。

因此,他們在投靠白衣軍的時候,完全沒有心理壓力。好像山東省的很多地方官員,都是集體投靠白衣軍的。其中不少人,還被選為了該地區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在眾多的地方官員里面,還是有極少數德才兼備的。他們有才華,也相對清廉,自然會得到重用。

結果,徐興夏就按圖索驥,將很多歷史上的大人物,都全部召喚到了自己的部下。袁應泰,就是其中的一個。徐興夏給袁應泰的任務,就是考察整個山東的實際情況,給他寫一份詳細的報告。從他遞交上來的報告看,袁應泰的確是做了不少功夫的。他對山東省的認知,和徐興夏對山東省的認知,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