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把事鬧大 (中)(2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1219 字 2020-06-18

幾番蹉跎之後。終於在四十出頭。第一個孫子降生地時候上了皇榜。但令人鬧心地是。名次相當地不理想。一甲二甲沒份兒。在三甲中名次也不靠前。當然無緣翰林院。僅賜同進士出身……若是由著他地性子。定要再考一次。至少把那惡心人地『同』字給去掉……同。就是跟什么什么一樣地意思。同進士就是跟進士一樣。可也恰恰說明其實是不一樣地。

考來考去。考了個殘次品。你說窩火不窩火?但進士乃是大明朝最高級地考試。一旦及第。榜下既用。絕無再考之理。新科同進士老爺。只好委委屈屈地去吏部報道。成為一名光榮地候補知縣。等待有縣令出缺。

不過有了空缺也不是你想去就的,要等湊夠了一定數量的位置,吏部才把同樣多的候補知縣拉到個比較敞亮的地方,舉行摯簽儀式,由一位吏部高官按候選官的姓氏筆畫依次抽取,抽到哪里就去哪里。

這法子看起來公平合理,童叟無欺,實際卻是吏部撈錢的慣用伎倆。那些看似一樣的簽子上,都刻著些芝麻大小的點點呢,摯簽官便以這點點的數量,來確定是哪里的簽子,暗箱操作,絕無失錯。

具體怎么分配呢?看誰送錢多。排在前面的,便發往山東廣東去享福;排在後面的,便派往陝西、山西、江西、廣西這些不太平的窮地方。再次點的,就得去雲南貴州跟那些土司老爺親近了,再度升遷的希望渺茫。

但這還不是最差的,在這個年代,最差的地方有兩大片,一是北邊宣大一線,二是江浙閩沿海一帶。因為北邊俺答連年入寇,南面倭寇橫行肆虐。在別處最多不升官,但在這兩處地方當官,可是有掉腦袋的風險的。

家境貧寒的李大人,便被分到了紹興會稽縣,這個充滿危險的魚米之鄉。

三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早就耗盡了他的精力。最後名次又不如意,還被分到了抗倭前線來,更是將他最後一分熱情也消磨殆盡。

自從來到紹興之後,心灰意懶的李縣令,整日留戀於花叢之中,醉卧於粉裙之下,悠游嬉戲,怠於政務。別人勸他振作起來,把會稽好好治理一下,他便說『反正倭寇橫豎要來,到時候三千廣廈也要毀於一旦,何必還要費那個事呢?』令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然而也許是天可憐見,自從他上任後,一直肆虐於沿海一帶的倭寇突然銷聲匿跡,至今也沒見過傳說中窮凶極惡的倭寇的影子。

一旦沒了戰事,紹興便是天下一等一的肥差。他在慶幸不已之余,還將其歸功於自己的『黃老之治』,更是理直氣壯的怠政。

今年到了一任屆滿之時,雖然玩忽職守之名傳遍全省,但沾了倭寇匿跡的光,他在吏部仍得了個『中等』的考評,只要不出什么大岔子,就可以安安穩穩再干一任了。

但眼下這事兒要是處理不好,他的安穩日子就到頭了。

-------------------------------分割-----------------------------

這章挺不好寫的,殺死和尚不少腦細胞,求票票和收藏補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