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巧匠 (中)(1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1609 字 2020-06-18

「那本書叫什么來著?」那是沈默前世從某本雜志上看到的,好在雜志上注有出處,讓他不至於出糗,雙手一合道:「好似是《夷堅志》吧。」

「可是南宋洪景盧所著?」諸大綬皺眉問道。

沈默點頭道:「不錯。」人群中又是一片嘩然,要知道《夷堅志》並不是什么生冷雜書,而是一本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八卦書,乃是讀書人的最愛。

在場的士子們少說有一半看過這書,卻沒人知道什么鍍瓶之法。有的士子便不樂意了,嚷嚷道:「沈學弟不厚道啊。」「何必敝帚自珍呢?」「就是,到底是哪本書上看到的。」當然聒噪的基本上是山陰士子,而會稽士子都覺著沈默是有意不告訴山陰人,是以還算安靜。

見沈默受到眾人的詰難,諸大綬感到十分歉疚,提高聲調抬手道:「諸位聽我一言。」他儼然是山陰士子領袖,頗有些威信,登時鎮住了眾士子。只聽他朗聲道:「沈學弟如此人物,是斷不會說謊的。」

「那為何我們沒有從《夷堅志》上看到這個法子?」士子們奇怪道:「難道不是一個版本?」

「版本沒有第二個。」諸大綬緩緩尋思道:「據說《夷堅志》全書原分為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按甲、乙、丙、丁順序編次。著成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共四百一十卷。」

「原來有那么多?」士子們難以置信道:「我們至多也不過讀過百余卷。」

「這並不奇怪。」諸大綬扼腕嘆息道:「蒙元為禍中原近百年,我華夏典籍多有湮沒,當初謝學士總裁《永樂大典》時,便說『其禍遠甚於暴秦之焚書坑儒。』這《夷堅志》散佚七成也不是什么怪事了。」說著朝沈默拱手道:「想必沈兄福大,要比我們多得許多卷吧。」

沈默也恍然大悟道:「是這么回事兒!」他前世不是古文愛好者,對什么古書也是一竅不通,但一聽到那題目,就立刻想起宋代那位錫匠,而紹興城這么個書香四溢的地方,卻居然無人知曉,這讓他十分納悶。經這諸大綬一說,才把心中的一個疑團解開——原來那部分這時缺失了,可能後才又從什么犄角旮旯跑出來了。

此乃正解也,此書乃是四百多年後。許多學者一齊動手,從《永樂大典》,以及諸多書籍中,先先後後搜輯了一些佚作,這才重新豐滿起來,沈默的那則方法,也是後來才搜集進去的。

~~~~~~~~~~~~~~~~~~~~~~~~~~~~~~~~~~~~~~~~~~~~~~~~~~~~~~~~~

諸大綬並不打聽具體的方子,向沈默表示改日登門道歉,便退了下去。

但圍觀的人們卻不散去,他們不關心這法子的出處,只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大伙簡直要好奇死了。

那些工匠想請沈默私下演示,但里外三層的觀眾豈能答應,頓時反對聲如潮,大有不讓我們看,就不讓你們走的架勢。

一看場面有些失控,二位縣丞趕忙出來維持秩序,張縣丞放開嗓門道:「大家聽本官一言。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如沈公子在此演示一遍,你們這些工匠呢,憑著個人悟性,能學多少算多少。我們這些外行呢,也就是見識一下這奇跡是怎么誕生的,至於就此學會這門手藝,回頭改行和你們搶飯碗,那是不可能的。」原來心情大好的張縣丞,竟這樣能說,沈默本以為他是個悶葫蘆呢。

觀眾們齊聲稱是,那些工匠也覺著在理,雖然幾個大璫心有不甘,但見大勢所趨,也只有應允了。

再問沈默,他欣然笑道:「請各位師傅准備個一樣的瓶兒,一小片金子,一些水銀吧。」

~~~~~~~~~~~~~~~~~~~~~~~~~~~~~~~~~~~~~~~~~~~~~~~

不一會兒,他要的東西送來了,整齊的擱在桌子上。沈默微笑道:「學生動動嘴可以,一動手就要露餡了,還請一位師傅捉刀吧。」說著朝人群中一拱手道:「七哥請上來。」

人們順著他的目光望去,便見一個畏畏縮縮的中年漢子,神色慌張的擺手道:「俺不成,俺不成。」話音未落,卻被他身邊個頗為面熟的青年,一把推了出去。

那漢子便是七姑娘她老公,跌跌撞撞的到了台上,也不辨方向便跪下磕頭:「大人,大人,草民,草民……」引得人群轟然大笑起來。

那些工匠也面帶譏笑,心說:『看這窩囊樣,就不是個好把式。』

沈默走到他面前,輕聲道:「不要緊張,快起來吧。」

那七哥仿佛打擺子一般,低著頭小聲道:「小相公還是換人吧,俺太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