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 (上)(1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1166 字 2020-09-1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官居一品最新章節!

二十八年前,一位聖賢長眠於紹興城西的會稽山脈之中,與古松共長青,與青山同不朽……他就是千古一聖王陽明,一個生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逝後思想光照千古的超級傳奇。

他的學說雖脫胎於孔孟,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加具有實踐精神與現實意義。

陽明公的學說稱為『良知』之學,何為良知?良知便是本心,所以王學又稱心學。在陽明先生看來,心是本源,心是一切,天下萬物皆是心中之物。《傳習錄》記載,先生游南鎮,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先生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思想確實天馬行空,有如夏夜星空般絢爛,但絕不是炫耀,也不是故弄玄虛。因為他既享受過世間的榮華富貴,又曾經山窮水盡,遭受身心不可承受的折磨,所以他才能知曉世間百態,通明人生冷暖,能擺脫人世間一切浮躁與誘惑,心如止水,破而後立,最終參透天地,得到至理。

如果僅止於此,他只能算一個朱熹程頤那樣的大儒,卻絕不是聖賢。陽明公之所以稱得上的是聖賢,是因為他知道光懂得哲學、整日高談闊論,除了消磨時間,其實屁用都沒用!

他發現需要一樣東西,可以讓自己把最高深的智慧,轉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正作為,這樣心學才不是空談,自己的理論才真正有用!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大徹大悟後的陽明公,毅然重新投入塵世,在廟堂上、在戰場中、在書院里、在天地間,孜孜以求的去實踐驗證,終於在幾年後找到了這樣神兵!

當王陽明掌握並熟練運用它時,天下已無人可以匹敵!憑著這樣神兵,他縱橫天下,無往不利,以一己之力保半個大明平安,談笑間消滅十數萬大軍,成就輝煌武功,為後人敬仰!

也是憑著這件神兵,他超越了無數前輩大儒,進入聖賢的境界。而能達到這個境界的——孔子之後,唯有陽明!

這件神兵的名字叫做『知行合一』。

『知』是明白道理,『行』是付諸行動。千年以來,有人認為知易行難,有人認為知難行易,總之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說理學家們的『聖人』朱熹,便認為明白道理最困難,付諸行動很簡單。於是讀書人都皓首窮經,除了悟道啥也不干……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朱聖人都說『知難行易』了,等俺們悟道之後,還不干什么都是小菜一碟?

但王陽明說:『不對!知和行是一體的,兩個都重要。』於是梵音唱響,天女散花,陽明公立地成聖!

他的意思是,良知和行為同樣重要,要讓良知去指揮行為,讓行為去證明良知。知道這樣是對的,就要這樣去做,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就不能去做。原先以為是對的,後來發現錯了,就要立刻停止改正,不能讓良知與行為違背,而要始終——知行合一。

先生曾口占『心學四決』,道盡了王學的精髓真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