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廷議(2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1350 字 2020-09-11

「那以後怎么對這小子?」嚴世蕃怏怏問道。

「該怎么辦怎么辦。」嚴嵩擱下茶盞。緩緩道:「把眼光往前看。似乎陛下的意思。還是他派回南邊去。那里胡宗憲。以幫咱們拉住他。

「那這次就算了?」嚴世蕃沒好氣問道。

「算了。」嚴點,頭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

嚴氏父子時。沈默已經在拜次輔徐階了。

徐閣老十分的和。從案台後起身。拉著他坐在一溜紅木椅上。笑眯眯問道:「龍溪公可好?長沙公可好?」這一問就顯出雙方非比尋常的

只是當初沈遭難時。這關系去哪里了。

沈默恭敬的回答完。階笑道:「里不比翰林院。差事太多忙。你可要盡快適應哦。」

沈默點頭道:「學生知道了。」徐階是他的會試|考。雖然只給他批了批卷子。但師生的名分卻坐定了。也就意味著沈默今生都不能反對徐階。否則就違背了官場的規則。會遭到所有人的唾棄。

這層關系顯然比同門之誼實在多。甚至比父子關系還牢固。有了這層關系。徐階自然可以把沈默當成自己人。而不擔心他會三心二意。

所以向來見人只說三分話的徐閣老。難的跟沈默諄諄教導一次道:「讓你來內閣當值的諭旨。陛下並沒有跟任何人商量。這就是說。你的前程已經在陛下心里了。所以這時候。你只要埋頭苦干。兢兢業業。自然誰都虧不你半分。」說著壓低聲音道:「內閣值房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你要是懈怠憊懶。也難免聖眷不再。所以須的以「勤」字當先。時時自警。」

沈默是個懂事。自然之道徐閣老這是在傳授經驗呢。趕緊正襟危坐。悉心聆聽。便又聽階道:「內閣是軍機重的。每天要做出無數個決定。你要做的就是多看多學多問。但謹記不要任何發表意見。提出任何建議。」雙目炯炯有神的望著沈默道:「你負不起這個責任。也會引上峰不快。所以我你一句話。「百言百當。不如一默」。至少在你沒成為大學士以前。內閣里應該遵守這一條。」

沈默點頭道:「生謹,的誨。」

「很好。」徐階道:「有什么不懂的。解決不的問題。盡管來找我。」

「謝恩師。」沈默再次。

~~~~~-~~~~~~-~~-~~-~~~~~~-~~-~~-~~-~~

從那天開始。沈默和徐渭兩個。便開始西當。徐渭司職紫宸殿。專門滿足皇帝欲不滿的青詞要。他的文采也著實然。寫出來的青詞總是讓皇帝驚為天人。是時常召見。命隨侍左右。

徐渭才思捷。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加上生性滑稽。應變能力又強。所以皇上不管說到哪里。問的什么。他都能隨即應答。也總能的皇帝的歡心。善於在嘻笑怒罵之間。說出發人深省的話來。所以沒過幾天。就成了皇帝身邊須不可缺少的了。嘉靖帝要下下棋談談詩畫個畫寫個字什么的。徐渭全能奉陪。且讓皇帝開心滿意。賓至如歸甚至皇帝想要出去散心。更時刻少不了這個插科打諢的活寶。用徐渭自己的話說。他是陪吃陪玩陪修煉的「三陪舍人」。

相較之下。沈默的子可就苦多。他內閣分的是文書事宜。起草一些文告詔。轉送下邊遞上來的奏章什么的。全國一千九百三十六處站。全長三十萬里的道。兩京一十三的情況源源不斷匯報道京城。什么北邊俺答又要開始搶劫了。南邊寇也在肆虐著。各的災進展緩慢。過不下去的老百姓開始鬧事兒。等等等等。事務繁雜。每天各部轉呈過來的折子。少說也有上百件。這些奏折經過沈默之手。送給閣老們-議好了。閣老們的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擬」。

沈默便將票擬過的折子。送到聖壽宮進呈皇上御覽。偏偏嘉靖又是位權力欲十分強烈的皇帝。事無巨細。-折必讀事不問。這正是皇上動動嘴。小兵跑腿。沈默便要像走馬燈似的奔波周旋於皇帝閣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之間。厚厚的官靴一個多月就磨的不能再穿。一回家就累的爬不起來。連脫靴子的勁兒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