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底掏空(1 / 2)

朝為田舍郎 賊眉鼠眼 1606 字 2020-09-2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朝為田舍郎最新章節!

嚴格說來,顧青也算是「亂臣賊子」,只是他隱藏得很深,當世之人除了張懷玉,沒人察覺出來。

但是此亂臣賊子要干掉彼亂臣賊子,也並不沖突。

同樣是為了改換天地,動機卻完全不一樣。

安祿山只是想當皇帝,但顧青想要的卻是延續盛世江山的壽命,江山姓什么不重要,盛世多延續幾年,讓普通百姓過幾年好日子,讓軍隊恢復唐初戰無不勝的榮光,讓朝堂上的大臣們多幾個像人的人,這些都是顧青想做亂臣賊子的動機。

君君臣臣的儒家思想,對不起,顧青來自現代,沒這個概念,也就無所謂忠誠。

「你父母的大仇,交給你自己去報,我能放心了。」李十二娘端杯飲了口酒,肩膀不自覺地松垮下來,仿佛頃刻間卸下了千斤重擔。

顧青嘆道:「李姨娘,您該放下了,以後的事便交給我吧,我曾經說過,廟堂的事,交給廟堂去解決,江湖的事,則留在江湖。」

李十二娘點頭:「我已見識到廟堂之凶險,果然一言可殺人,比江湖高明多了。」

轉頭注視顧青,李十二娘忽然笑了:「那封密信里面的內容,你是如何編出來的?有鼻子有眼的,聽說昨夜御史台的官員們見此信後,都嚇得手腳冰涼,大氣都不敢出……」

顧青笑得有點森然:「李姨娘,您怎么就知道那封信是我編的呢?」

李十二娘一驚:「難道是真的?」

顧青悠悠道:「若欲陛下生疑,有些東西必須要實實在在,否則信的內容若經不起推敲查證,陛下反而會更信任安祿山,李姨娘,我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李十二娘震驚道:「安祿山果真有反意?」

「是,他確實有反意,而且已經蓄謀多年了,李姨娘去過他的三鎮,可知他麾下將士是怎樣的面貌,他在三鎮的屯兵布局,以及兵器糧草和戰馬數量等等,若仔細觀察的話,應知安祿山的麾下三鎮與別的邊鎮節度使截然不同。」

李十二娘仍不敢置信地道:「區區一個節度使,膽敢……」

顧青迅速打斷了她的話:「他敢。」

「你炮制的那封密信……」

「花費重金,收買了安祿山的一個隨從親衛,他的麾下將士雖說驍勇,但皆是因利而聚,不難從中找到突破,密信的內容是親衛所述,大多是真的……」

「安祿山確實囤積了大量的兵器戰馬,也與契丹和奚勾結,將來若起兵,契丹與奚人會出兵相助,還有名單上的長安朝臣,也確實被他賄以重金收買,尤其是戶部官員,這些年朝廷源源不斷地撥給三鎮糧草兵器,那些被收買的戶部官員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安祿山這筆錢花得很值。」

李十二娘怒道:「果然是亂臣賊子!既然密信的真的,為何不早拿出來?」

顧青嘆道:「李姨娘,信是不是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時機,讓天子心生猜忌的時機。若在十年前炮制此事,那時的安祿山或許並無謀反的心思,便不怕朝廷來查,若換了安祿山人在三鎮時炮制此事,長安與三鎮相隔千里,安祿山有充足的時間偽裝應對,也不是好時機。」

「所以你選了如今安祿山人在長安的時機?」

顧青嘆道:「嚴格來說,如今也不是好時機,我理想的時機是長安或三鎮生亂,然後我便趁亂炮制此事,那么安祿山在天子心中的形象便不止是動搖,而是要下定決心削其羽翼了。」

顧青苦笑道:「可是誰叫我馬上要去安西了呢,我離京後兩三年不得歸期,只能在倉促間布下此局,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的,人算不如天算,我的布局終究差了火候。」

李十二娘動容地看著他,輕聲道:「倉促間能做成如此效果,你已經很厲害了,顧青,我真想看看你將來能走到哪一步,你這樣的人,注定不會平凡庸碌,你走出了與你爹娘完全不一樣的路……」

顧青笑了笑,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酒,飲盡。

因為對這個世界太陌生,太沒有安全感,他才不得不走這條路,手里總要握住一些什么才能安心。

…………

下午時分,四名左衛將領登門。

四位將領的官銜是都尉,這四人是即將跟隨顧青出征安西的統兵之人,一萬人的左衛將士具體便由這四位將領統領。

軍隊開拔在即,四位將領全是主動請求離京的,顧青從左衛數十名主動請求赴安西的將領中千挑萬選,選出了這四人。

四人在顧青府上的院子中一字排開,他們皆身披鎧甲,腰佩長劍,威風凜凜一臉殺意,見穿著常服的顧青走出來,四人同時按劍行禮。

「末將拜見節度副使。」

顧青笑吟吟地上前攙扶,道:「都是自家兄弟了,莫行這些虛禮,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往後還要靠各位鼎力相助。」

一名將領向前走了一步,顧青很快認出了他,他是個三十來歲的中年漢子,有著關中人特有的粗獷面相,身材也是孔武有力,此人名叫常忠,是涇州人,出身平凡,但為人頗為豪爽仗義,深得部將擁戴。

「稟副使,左衛一萬將士已整軍待命,副使只需一聲令下,隨時可以開拔出京。」

顧青悠然地道:「哦,不要那么猴急,旨意上說半月內啟程,咱們可以在長安多待幾天,感受一下國都的繁華,出了玉門關可就是一片荒蠻沙漠,長安的繁華只能在夢里相見了……」

常忠是個標准的軍人,服從性特別高,聞言毫不猶豫地道:「是,末將等聽從副使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