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益州馮家(2 / 2)

朝為田舍郎 賊眉鼠眼 1817 字 2021-01-04

卿重樹笑道:「那就好辦了。」

…………

三日後,益州城仍然繁華且平靜。

安祿山起兵叛亂的消息早已傳遍大唐,但益州城的百姓商人們卻並不慌張。

蜀地多山,易守難攻,地理位置有著天然的優勢,歷代王朝更迭,蜀地的影響都很小,所以哪怕外面鬧翻了天,蜀地的百姓們也毫不著急。

久而久之,蜀地的人們都有一種悠閑淡然的心態,這種心態一直保持到千年以後,在那個快節奏的年代,蜀地的人們仍然不慌不忙,天大的事不如坐坐茶館,打打麻將,順便擺個龍門陣,天南地北一通瞎侃,一整天就這么過去了。

賺錢?小事,夠用就行。

從這個邏輯推斷,心態悠閑淡然的男人,生活和事業上很難強勢得起來,四川耙耳朵比較多大抵便是這個原因了。

開春後陰雨綿綿,益州城籠罩在一片煙雨中,城池充滿了神秘和蒼涼的味道。

上午時分,三名陌生男子舉著油紙傘,低調地進了城。

進城後,三名男子打量了一圈,互相交換了眼神,一名男子上前,隨便找了個一位路人,行了個禮笑道:「敢問益州城的集市在何處?我等是外地客商,想去集市采買一點貨品。」

路人很和氣,笑吟吟地指了指東邊,道:「往那邊走,東行兩里左右便是集市,客人真是好眼光,咱們益州的蜀錦,瓷器,騾馬,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出了蜀地轉手一賣便是巨利。」

三名客商淡然一笑,沒將路人的吹噓放在心上,他們本就不是為了行商而來。

謝過路人,三人剛走了幾步,一名客商忽然轉身叫住了路人,很有禮貌地笑道:「還有一事想請教,聽說益州城內姓馮的大商賈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不知可有此事?」

路人哦了一聲,笑道:「馮家啊,確實是大商賈,不過如今掌家的已不是老人,換了年輕一輩了,馮家三兄弟掌事,城里有十多間商鋪呢,呵呵,我等尋常小人物是挨不著邊的。」

客商繼續問道:「馮家是否有個小輩,名叫馮羽?」

路人哼了哼:「馮羽,呵,馮家一個浪盪子,酒品不好還好色,仗著家里有錢,當年不知砸了益州城多少青樓,馮家買通了官府的人,馮羽這般胡鬧也沒見官府拿他怎樣,後來馮家長輩看不下去了,讓他帶了錢出遠門游歷,這才一腳把這禍害踢出了益州……」

三名客商迅速交換了眼神,其中一人笑道:「多謝兄長指點,在下感激不盡。告辭了。」

互相行禮後,三名客商離開,路人仍站在原地,眼睛眯了起來,嘴角勾起一抹詭異的微笑。

三名客商走在益州城的街道上,一邊走一邊小聲地說話。

「看來馮羽沒說假話,馮家確實是益州的大商賈。」

另一名客商搖頭:「莫急著定論,我們再去集市上打聽打聽,最後去看一眼馮家的宅子,這些都確認了,馮羽的來歷才算是真的。」

「阿兄做事太小心了,剛才咱們進城隨便找了個路人一問,路人都知道馮家,可見馮羽沒說假話,要我說呀,問過那個路人後,咱們轉身就應該離開益州,義軍已快攻破蒲州了,咱們再不回去,軍功哪里輪得著我們?」

「左右費不了多少時光,做事還是仔細一點的好。」

三人說著,已走到了益州城的集市內。

見集市內人流穿行,繁華非凡,三人卻目不斜視,直到路邊一間商鋪上掛著「馮記」字樣的綢緞商鋪,三人腳步一頓,暗暗記下了這間商鋪。

再往前走,三人留上了心,一邊走一邊注意路邊商鋪的招牌,一路從西走到東,剛才的路人果然沒說假話,招牌上掛「馮記」字樣的商鋪有十二間,這等規模在益州城內算是殷實的大商賈了。

最後三人走進了其中一間商鋪,掌櫃見三人模樣面生,堆著笑臉親自招待。

三人與掌櫃閑聊了一陣,很快便了解了益州馮家的底細,果真如馮羽所說,馮家三代行商,而馮羽,確實是馮家的子弟,益州城有名的浪盪紈絝公子,為人品性跟馮羽這個人也對得上號。

敷衍了掌櫃幾句,三人離開商鋪,順著掌櫃的指點,來到城東一間占地頗廣的華宅前,看著門楣上清晰的「馮府」字樣,三人點了點頭。

好了,馮羽的來歷是真的,確定無誤,可以回去交差了。

直到三人離開,掛著馮府字樣的華宅大門內緩緩走出宋根生,卿重樹和李劍五。

李劍五眼中有了笑意,看著三人離開的方向,輕聲道:「宋司馬本事通天,小女子佩服。」

宋根生指了指旁邊的卿重樹,笑道:「是卿兄本事通天才對,主意可是他出的。」

卿重樹笑道:「晚生只出主意,但城里的路人也好,商鋪也好,包括集市上的販夫走卒和行人,還有這座華宅,都是宋司馬一手安排的。」

宋根生嘆道:「都莫吹捧了,為了布這個局,我可欠了鮮於節帥不小的人情呢,他幫了大忙。整整忙了三天,就為了應付這三個人,此刻總算功德圓滿了。卿兄,讓人把這座宅子的招牌換回去,宅子還給原主人,還有街上那十幾間商鋪,都換回去,益州城生生變出個三代行商的馮家,咱們都很了不起。」

李劍五朝二人盈盈一拜,道:「多謝二位相助,馮羽的性命當可無虞。」

宋根生微笑道:「回去轉告馮羽,我等著看他在敵後立下更大的功勞,莫丟了石橋村的臉,更莫丟了顧青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