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君昏臣佞(2 / 2)

朝為田舍郎 賊眉鼠眼 1597 字 2021-01-15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楊國忠眼珠轉了轉,又道:「陛下,臣以為不但可募長安市井百姓為兵,守潼關的將領也當仔細參詳一番。高仙芝固為國朝名將,可他憑借潼關易守難攻的天險,守關半月便折損兩萬多人馬,臣以為高仙芝可能不適合繼續領兵守關了。」

要說楊國忠明明沒什么本事,卻頗受李隆基的重用,不僅僅是楊貴妃的原因,而是這個沒本事的人說話卻特別有技巧,往往能夠一言道出李隆基的心思。

李隆基剛接到高仙芝的求援奏疏時,內心就對高仙芝造成如此大的傷亡頗為不滿,只是國朝大將為君上征戰,李隆基不好說出傷人的話。

結果此刻傷人的話卻被楊國忠說了出來。

李隆基眉梢一挑,饒有興致地道:「國忠有何高見,朕願聞其詳。」

楊國忠道:「高仙芝曾經是安西節度使,安西荒蠻之地,萬里黃沙,高仙芝領兵習慣了平原大漠交戰,但守關卻是城池攻防戰,高仙芝之長處並不在此,從潼關折損如此嚴重的情勢可以看得出,高仙芝此人並不擅長守關,臣以為不如換將。」

李隆基愈發有興趣了,笑道:「哦?國忠覺得可換何人為守關之將?」

楊國忠毫不猶豫地道:「臣以為,可換哥舒翰。」

哥舒翰這個人選,是楊國忠深思熟慮過的。

長安朝堂向來有黨系,哥舒翰就是楊國忠一黨。當年為了對付李林甫,李隆基刻意培植楊國忠的朝堂勢力,不但讓楊國忠身兼二十余職,而且有意無意地鼓勵楊國忠多與朝臣來往。

這便是李隆基另一個昏聵的表現了。當年的韋堅案,時任河西節度使的皇甫惟明只不過跟當時的刑部尚書韋堅逛過一次夜市,就被李隆基借題發揮搞成了大案,韋堅和皇甫惟明皆被賜死。

沒別的原因,就因為韋堅和皇甫惟明是東宮太子一黨,李隆基要打壓太子,於是拿這二人開刀立威。

而到了楊國忠這里,李隆基卻對楊國忠結交邊將哥舒翰睜只眼閉只眼,以默許的態度任由二人來往親密。

因為李隆基需要楊國忠快速成長起來,在朝堂里占據一定的勢力,將李林甫取而代之,也給太子造成一定的威脅。

於是在李隆基的默許下,楊國忠刻意結交朝臣邊將,包括顧青和哥舒翰,楊國忠結交邊將的目的其實沒那么不可告人,他並無造反的心思,籠絡邊將純粹是為了對付安祿山。

事到如今,潼關告急,楊國忠作為右相,此時卻絲毫沒有為大唐社稷國運打算,第一反應就是換掉與他關系一般的高仙芝,換上自己一黨的哥舒翰。

其實若非顧青的安西軍正深陷洛陽無暇他顧,楊國忠的本意更傾向讓顧青去守潼關。

畢竟顧青出手比哥舒翰大方多了。

守潼關固然艱險,可一旦守住了,收益也是極高的,將來若平叛後論功,誰守住潼關必然會被李隆基列為功勞簿第一,不但升官晉爵,哪怕圖列凌煙閣功臣像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如此肥美的差事不能交給顧青,只能退而求次,交給第二號楊黨親信哥舒翰,也算沒流外人田了。

說來或許沒人相信,直到大唐危在旦夕的此時,連李隆基都焦急憂慮不已,楊國忠卻仍無任何慌張的情緒。

在他看來,安祿山叛亂只是大唐的小風波,不足為慮,區區十五萬叛軍,從北打到南已折損了幾萬,如今只剩十來萬了,怎么可能推倒盛世堅牆?不可能的,朝廷一旦回過神來,反手便可輕松平定,所以楊國忠現在要做的是在這場戰爭里撈足政治資本,將他的同黨捧上去。

不僅楊國忠是這般想法,此時包括長安朝堂的大部分朝臣都是這般想法,哪怕安祿山兵臨潼關了,朝臣們仍不相信大唐盛世會如此輕易推翻。

「哥舒翰患有風疾,恐怕……」李隆基遲疑地搖頭。

當初他派去的太醫已回到長安,李隆基終於相信哥舒翰是真患了風疾。

楊國忠急忙道:「陛下,哥舒翰雖患風疾,但守潼關不需他親自上陣廝殺,只需坐在後方運籌帷幄便可,國難當頭,陛下可擬旨一道,哥舒翰久沐皇恩,必識大體,縱然沉痾病疾,亦會為吾皇鞠躬盡瘁。」

「相比高仙芝,哥舒翰亦是百戰老將,生平未嘗一敗,在大唐素有『常勝將軍』之美譽,陛下若任哥舒翰守潼關,他定不會辜負陛下厚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