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老者的回憶(2 / 2)

超神大軍閥 暮看雲 1096 字 2020-05-29

傘兵團的戰士們依靠著指北針和星星定位,加上老人熟知附近的道路,他們即使在黑夜中行進也不費吹灰之力。到了這里張紹曾才知道,夷州的人民有多渴望來自祖國的軍隊,老人在路上去了幾個相熟的村子,很快就有不少年輕人拿起鋤頭釘耙等農具跟上了隊伍。按照他們的說法,反正倭國人在,他們也活不了多長時間。與其被倭國人抓壯丁,不明不白的死掉,不如跟他們拼了。

傘兵團的戰士們一路上與這些青年熱切的聊著天。盡管傘兵團的戰士大多來自西北,聽夷州青年的會稽口音十分困難,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變成好朋友。等到傘兵團來到基隆外圍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已經能和傘兵團戰士們很好的交流了。

「所有人停止前進。」張紹曾命令部隊停下,他們不打算這么早驚動倭國人。借著手電筒看了看手表,距離天亮還有一個多小時,而預計的增援部隊還有五個小時才能到達。他們必須利用這段時間,盡快占領整個基隆港。

都是住在臨近鄉下的漢子,來過基隆港的人不在少數。那些年輕人都自願擔任向導,很快每個排都有了自己的向導。

張紹曾低聲的向主官們分配任務,傘兵團將以連為單位,迅速攻占整個基隆港內的要地。基隆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而傘兵團所在的獅球嶺則是基隆向島內的最重要通道。

華蘭先民於三國時期就開始耕耘這片土地,用辛勤的汗水建設起了最初的漁港。1626年紅衣國殖民者入侵基隆,1642年被紅毛國殖民者所取代,直到1667年才被鄭經率部趕走。光緒12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義正式開放為商港。1887年建築基隆至台北鐵路,1891年開始通車。

當時就任夷州巡撫的劉銘傳曾進行基隆港的建港規劃,並委由當時的夷州首富林維源總辦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將當時興建中的縱貫鐵路分出支線至港區。但後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職而未全面實行,主要設施中只完成一座陸海聯運碼頭。

自從1895年倭國入侵之後,這里就再次落入了殖民者的手中。因為這里是夷州北方最為重要的海港,倭國人對這里的發展十分重視,他們不但為基隆至台北的鐵路復線,還在這里大肆修建港口和炮台,企圖將這里變成倭國人控制整個夷州的基地。

正是因為基隆港良好的港口設施與鐵路交通,西特軍在決定進攻夷州之後,才將這里作為登陸的首選之地。不過基隆港雖好,對登陸部隊卻有著很大的威脅。這里群山環抱易守難攻,從後金時代開始就在附近修築了大量炮台,倭國人占據夷州之後,又繼續加強防御。到了這個時候,基隆附近臨海的山丘上,已經密布大大小小的炮台,讓這里成了全國炮台密度最大的地方。

如果陸軍想要登陸,必將遭到眾多炮台的火力殺傷,而依靠如今特區海軍所能調動的軍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摧毀那些炮台。正是因為這樣的困難,趙守宏才想到了利用傘兵。

因為當時的防守觀念,基隆港的炮台都是面向大海修建的,它們對內陸的防御基本上等於無。正是因為這樣的有利條件,基隆港的炮台很難對付來自內陸的威脅。只要傘兵在內陸空降,利用對方的思維慣性發動偷襲,很容易占據這個城市。

張紹曾就是因此被派到這里來的,為了能更多的攜帶彈葯,這次過來的只有傘兵旅第一團的官兵們。旅長張紹曾親自帶隊,指揮了這次偷襲行動。如今向導已經有了,見到基隆港內的防御松懈,張紹曾立刻命令大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