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國會派系(1 / 2)

超神大軍閥 暮看雲 1057 字 2020-05-29

圍繞著總統的人選,北域內部各方勢力曾經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實際上自從袁隗死後,北域軍閥已經分裂為直奉皖三大派系,他們為了爭奪北域政府的正統地位,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猶如仇人般針鋒相對。

本來三方鼎力,大家還有些收斂,但是自從奉軍因為被倭國占據奉天而實力人脈大損,聲勢暫時弱了下去。如今奉系張作霖剛剛回到冥京城,盡管保住了自己的軍隊和勢力卻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沒有爭雄北華城的可能。現在北華城中央政府的權利爭奪,實際上就是段瑞泉代表的皖系與馮國甫代表的直系之間的斗爭。

原本段瑞泉想自己坐這個位置的,可是他不想被別人說成爭權奪利,也不想直接面對直系的壓力,所以他只是屈就了總理之職。為了打壓直系,段瑞泉不肯讓直系的人接任總統,所以這個職位就交給了不屬於北域也沒有了自己根基的黎元洪。當然按照高層的說法,黎元洪原本就是副總統,按照臨時約法順位繼任大總統之職。

後來段瑞泉打算借黎元洪為擋箭牌,重新組建獨裁政府。但當時國會中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爭執焦點,只是圍繞對於國家政制究竟依《臨時約法》來制定,還是按《新約法》來組織,根本沒有人提獨裁政治的問題。

有袁隗的前車之鑒,外部又有趙守宏的強大壓力存在,段瑞泉只能暫時順應民意放任國會去選擇,結果各政黨爭論的結果就是遵照孫文海之前制定的臨時約法。

段瑞泉接連失算,他只能暫時蟄伏於總理的身份以待後事,同時假惺惺的宣布恢復1912年3月由南華城臨時政府所頒布的《臨時約法》,並恢復民國元年的官制與國會,實行責任內閣制。雖然表示擁護共和,段祺瑞卻並不擔心手中權力被瓜分。按照段瑞泉的想法黎元洪根基已失,除了靠向自己別無他法,然而事實上黎元洪卻並不聽話。

在經過了一番『法統』問題的爭執後,內閣以黎元洪的名義發布申令:「共和政體,首重民意;民意所寄,厥惟憲法;憲法之成,專待國會。我華蘭民國國會,自三年一月十日停止以後,時越兩載,迄未召復,以致開國五年,憲法未定,大本不立,庶政無由進行,亟應召集國會,速定憲法,以協民志而固國本。憲法未定以前,仍遵用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之《臨時約法》,至憲法成立時為止;其二年十月五日宣布之大總統選舉法,系憲法之一部,應仍有效。」於是責任內閣制的民主共和政體又在形式上建立起來了。

1916年12月1日,國會在北華城正式恢復,稱為國會第二期常會。國會重新開會後,馮國甫被選舉為副總統,重行審議《天壇憲草》,開始繼續制憲。對於此次制憲,各方面人物都表現的異常活躍,希望更能夠在後袁隗時代的國會中占得一席之地。

寬廣的國會大廳仿佛變身成菜市場,終日充斥著喧鬧和嘈雜。議員之間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彼此爭吵,一時間很有點西大陸民主議會的氛圍。但實際上,國會此時已經蛻化,成為各派軍閥之間公開爭權奪利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