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靜觀其變(1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382 字 2021-10-1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天唐錦綉 !

將關外門閥私軍盡數留在關中,敲斷門閥之根基底蘊,這種事後患太大,必然招致那些門閥之報復,動輒烽煙四起、江山板盪,李勣如何擔負得起那個責任?

再者,以李勣今時今日的地位、權勢,根本不需要這樣後患無窮的動作去彰顯自己的功績,門閥為禍又關他什么事?只需平平安安輔佐太子亦或是另外扶立一個儲君,達到大權在握之目的即可,毋須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但假如有李二陛下的遺詔在,則全完解釋得通。

此番東征之目的,世人只知李二陛下胸懷四海、志向遠大,欲將遼東一隅之地納入大唐之版圖,更將高句麗這個威脅帝國東北邊疆的強敵一朝覆滅,奠定帝國萬世之基業。

但是對於蕭瑀、岑文本這等地位的重臣,卻早已猜測李二陛下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利用戰爭去消弭世家門閥的力量。

大唐立國至今,世家門閥幾乎壟斷了政治資源,入仕者皆門閥子弟,未有門閥之舉薦,根本不可能入朝為官。強推科舉考試乃是李二陛下欲大破此等局面的一手利器,再者,便是將世家門閥的底蘊消耗掉。

以李二陛下之雄才偉略,焉能不知東征高句麗之凶險?前隋最強盛之時出兵百萬尚不能將其征服,貞觀以來國家剛剛恢復元氣、百廢俱興,正該積蓄力量以創造更加輝煌盛世之良機,何需傾舉國之力東征?

不是不能打,而是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差距太大。

而李二陛下不顧朝臣之反對,一意孤行,可見其本心並非一定要要將高句麗覆滅。能覆滅自然最好,可以青史之上彪炳千秋,即便不能覆滅,亦可借此消耗掉世家門閥之力量,對於他打壓門閥的國策有著極大的促進。

只不過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出師未捷身先死」……

李二陛下並非暴斃而亡,而是纏綿病榻多日,此期間留下遺詔乃是正常之舉,什么也不說、什么也沒留反倒不正常。

或許對於李二陛下來說,是太子順利登基亦或是魏王、晉王甚至那個親王逆而篡取並不重要,終歸當皇帝的是他的血脈。若是借助這個時機將天下門閥私軍一網打盡,留給兒孫一個皇權集中的大一統盛世,即便是將整個長安城夷為平地又能如何?

再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說到底,只要門閥的勢力仍在,皇朝便始終朝不保夕,昨日門閥能夠將隴西李氏扶立帝王之位,明日亦能扶持別人篡取李唐天下,江山易主並非難事,這是每一個帝王都深惡痛絕的。

而李二陛下之魄力,當真留下這樣一份遺詔,是極有可能的……

岑文本問道:「若果真如此,吾等當何去何從?」

蕭瑀搖頭嘆氣:「如果遺詔真的存在,很明顯李勣已經知會了太子,房俊想必也知情,否則難以解釋這兩人之強硬。那么和談的前景便一片黯淡,最終還是要倚靠刀兵來說話。」

和談怎么可能敲斷門閥的脊梁骨呢?

就算關隴門閥再是放低底線,也絕無可能束手待斃,逼得急了大不了魚死網破,憑借十余萬關隴軍隊以及數萬門閥私軍,即便糧秣告罄,拼拼湊湊也能大打一場。

到時候,東宮之前途還得是依靠軍隊來決定,文官始終上不得台面,掌握不到主動……

岑文本也有些無奈,這基本是個死局,主角始終是軍隊,文官縱然拼盡全力也無法代替軍隊去戰場之上作戰。

他嘆息一聲:「再看看吧,再看看。」

蕭瑀亦是感慨:「無論咱們的猜測是否屬實,距離謎底揭曉之日也已經不遠了,靜觀其變吧。」

兩人默默喝茶,一時無言,都對當下之局勢感到迷茫叵測,充滿擔憂。

*****

房俊自內重門返回軍營,便一頭扎進中軍大帳,這場大火燒掉了關隴十余萬石糧秣,使其只剩下分散於各處軍營的口糧,縱然並未告罄也所剩無幾,對於局勢堪稱有逆轉之效。

為了防止關隴軍隊破罐子破摔,右屯衛以及吐蕃胡騎都開始調派兵力嚴防死守,以免被叛軍伺機攻陷,故而往來公文如雪片一般,是往常是十余倍。

直至天黑,案頭公文依舊堆積如山。

放下毛筆,揉了揉手腕,房俊看了一眼窗外才醒悟已經夜深了,正欲讓親兵准備一些吃食,親兵已經提了一個食盒進來,稟報道:「高陽殿下見到大帥遲遲未歸,擔心您餓了,故而派人送來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