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十七章 一觸即發(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18 字 2022-07-10

宇文士及也心虛,他料定李勣不敢舍棄名聲坐下攻伐長安之事,畢竟如今李勣手握數十萬大軍,又是宰輔之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廢黜太子另立儲君,也不過多了幾分權勢,可是這些許差距與禍亂長安、搗毀京畿相比,幾乎微不足道……

但現在李勣軍令已下,已經證明他的心思比天還大,這讓宇文士及心底最後一絲僥幸徹底湮滅。

他緊張的捋著胡須,想了想,沉聲道:「聽令而行,但集結部隊的速度要慢一些,待到太子抵達陣前,看看李勣究竟如何去做,再做定奪。」

尉遲恭徹底無語,這豈不是愈發將自己逼向與各方都對立的局面?

到時候太子認為自己乃是東宮的敵人,李勣也認定他抗命不遵……前後夾擊、里外不是人,哪里還有活路?

宇文士及見他臉色,緩緩道:「放心,吾又豈會害你?眼下咱們的處境已經四面為敵,無論如何取舍其實都無關大局,何不干脆以靜制動,向各方表達自己『無辜』的本質,或許還能得到轉圜之余地。況且,吾始終不信李勣當真在太子已經地位穩固的情況下,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行那等悖逆之舉。」

還有半句話他沒說:除非李勣手中當真有陛下關於廢黜之遺詔……

但他不覺得有這份遺詔的存在。

這是他從長孫無忌的表現上推測出來的結果,之前關於「遺詔」之流言甚囂塵上,幾乎所有人都認定李勣之所以做出種種不合常理之舉措,皆因其手中有陛下「遺詔」在,且「遺詔」之中有涉及「易儲」之命令,宇文士及也曾相信這一點。

但長孫無忌對此卻一直冷眼置之,這讓宇文士及猛然領會最重要的一點:既然長孫無忌敢於自遼東軍中潛返長安一手主持策劃了兵變,一定是確認了李二陛下駕崩之事,而他既然能夠確認這一點,極大之可能整件事便是出自長孫無忌的手筆……

以長孫無忌之深沉、謹慎,既然敢對李二陛下行下大逆不道之舉,又怎么可能給李二陛下留下遺詔的時間?

一旦李二陛下留下遺詔,那一定不是所謂的易儲之事,而是號令天下勤王軍隊入京,將狠毒弒君的亂臣賊子長孫無忌碎屍萬段……

所謂的「遺詔」,大抵是沒有的。

既然沒有這份「遺詔」,李勣的所作所為便皆是他自作主張,那么他就不大可能冒著背負「逆臣」之罵名,在此等情況之下猛攻長安城,將大唐帝國中樞打得千瘡百孔、七零八落。

當然,這些也只是他的猜測,並無實證支持,想要說服尉遲恭只怕很難。

然而尉遲恭沉吟片刻,長嘆一聲,頹然道:「也只能如此了……來人,傳令下去,各部隊開始集結,半個時辰之內集結完畢。」

「喏!」

親兵得令,一頭懵然的跑去傳令。

半個時辰集結完畢?

春明門據此不過二十余里,太子早已出城向這邊趕來,半個時辰大抵已經到了咱們營門之外,那個時候集結完畢又有什么用呢……

……

右侯衛身後、灞橋之畔,一隊隊東征精銳已經陸續渡過灞橋,在河邊空曠之處緩緩集結,微風細雨之中,旌旗招展遮天蔽日,這些自遼東返回的精銳部隊經由一路上充足的時間予以休整,此刻盔明甲亮、精神抖擻,一個個方隊在河畔迅速聚集,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李勣頂盔摜甲跨坐戰馬立於橋頭,仰起頭眺望著遠處巍峨矗立的長安城牆,手中緊緊握著馬韁,眼神深邃難明……

程名振自前方策騎而來,到得面前勒馬站定,於馬背之上大聲道:「啟稟大帥,右侯衛得令之後開始集結,但速度很慢,此刻尚未集結一半軍隊,是否需要派遣軍中司馬前往申飭督促?」

李勣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輕嘆一聲,緩緩道:「傳令下去,大軍即刻開拔,抵達右侯衛營地之後暫停,咱們就在那里等候太子殿下前來。」

「喏!」

程名振領命,勒馬轉身,向著陣前馳去。

張亮策馬陪在李勣身邊,這時候向後望了望,遙望依舊停駐在灞水西岸尚未過河的一支黑盔黑甲的騎兵。

那是一支追隨陛下、形影不離的「玄甲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