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十四章 背叛(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33 字 2022-07-10

不過稍許之後,他便頷首道:「你親自去請到書齋來。」

於立政遲疑一下,張口欲言,卻終究轉身退出。

他如今乃是太仆少卿,也算是朝廷當中有頭臉的人物,對於朝局之緊張自然知之甚深,也能預測蕭瑀登門之意圖。

但就算他反對父親靠近晉王,又豈能勸其打消主意呢?況且事情走向之好壞,眼下也無可預測……

……

「時文兄登門,令於家蓬蓽生輝,幸甚,幸甚!來來來,快請入座,喝口茶解解渴。」

於立政將蕭瑀引入書齋,見到兩人相互見禮寒喧,知道有機密之事商談,便告退離去,親自站在門外守著,以免隔牆有耳。

書齋內,兩人他態度親切的寒喧一番,分別落座。

於志寧呷了口茶水,便即看向蕭瑀。

蕭瑀也不啰嗦,開門見山:「愚兄今日前來,實是受晉王之托。最近局勢緊張,朝野上下不知多少人盯著殿下,殿下分身乏術,更不願給燕國公你招惹麻煩,故而命愚兄跑這一趟。」

他沒說前來所為何事,但其中之意,昭然若揭。

於志寧蹙眉沉思,手掌下意識的將茶杯攥在手心……

他明白晉王對招攬洛陽於氏的迫切。

作為東宮文官之領袖,他、陸德明、孔穎達三人皆乃當世大儒,聞名天下、德高望重。

然而境遇卻各自不同。

陸德明出身吳郡陸氏,遠處江南,朝廷之掌控有所不及;孔穎達祖籍冀州衡水,背後站著的卻是整個曲阜孔氏。這兩家皆乃簪纓之族,源遠流長、文學著世,遠非出身鮮卑的洛陽於氏可比。

所以三家之中,洛陽於氏居於末位。

但是那兩家正因名聲冠絕當世,卻也受到名聲所累,不可能輕易放棄東宮、改投門庭。

只要洛陽於氏能夠背棄太子轉投晉王,對於晉王聲望之助力不言而喻,此消彼長,局勢愈發對晉王有利。

於志寧不需要考慮太多,既然蕭瑀親自前來便彰顯了晉王的誠意,至於詳細的條件自可日後慢慢磋商,所以他很快下定決心。

「晉王仁孝,吾輩皆知,洛陽於氏能效犬馬之勞,雖死亦無恨矣!」

於志寧誠意滿滿,斬釘截鐵。

反倒是蕭瑀愣了一下,原以為此來要費盡唇舌,還不一定能夠成功,畢竟於志寧乃是太子極為信任的帝師之一……

但旋即便大喜,笑道:「燕國公此番忠心,晉王殿下必然深有感觸,日後也定會借重洛陽於氏,洛陽於氏穩固朝堂、重振聲望之日不遠,或可成為關隴門閥之領袖。」

不過於志寧卻並未糊塗,他雖然接受晉王的招攬,但卻也有一事不解:「陛下之國策乃打壓門閥、扶持寒門,不願門閥壟斷朝政之局面出現。晉王殿下若試圖以門閥為根基爭儲,豈非與陛下之國策相悖?」

自貞觀以來,李二陛下一直奉行削弱門閥之國策,而任何一個帝王最擔憂的便是「人亡政息」,繼位之君若全盤推翻此前之國策,對於先帝名聲之打擊極其巨大。

畢竟任何一項國策之施行都逃不過輿論的導向,「排斥異己」乃是必然,想要施行新政,必須將先帝舊政冠以錯誤之名,予以廢除。

李二陛下乃一代聖主、雄才偉略,焉能願意成為被「改弦更張」而確定錯誤的那一個?

蕭瑀微微一笑,信心滿滿:「燕國公所慮之事實有必要,但此一時、彼一時也。以往陛下打壓門閥是不希望皇權傾頹,致使朝政落入門閥之手,以免重現前隋舊事。太子優柔寡斷,縱使沒有門閥亦會出現權臣,故而欲予以廢黜。但晉王若想取東宮而代之,又怎能不指望門閥之力呢?所以只要陛下冊立晉王為儲,便等同於默許了門閥力量重新主導朝堂,畢竟門閥相互制約,可以為帝王所掌控,而權臣之禍卻遠甚門閥!」

前隋舊事不遠,楊堅便是以權臣之身份欺負北周的孤兒寡母取而代之,李二陛下豈能記不住?

與其縱容權臣使得皇權陷入滅亡之虞,還不如容許門閥重新回歸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