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六十八章 人心難測(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447 字 2022-08-07

怎么也數不出來五個!

吾李承乾不過是仰仗父皇嫡長子之身份得以正位儲君,中人之姿、平平無奇,若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守成之君就算是不錯了,你們居然將我方方面面去對標父皇?

關鍵不僅大臣、帝師們這么想,就連李二陛下也這么想,誰不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每一個父親,終歸都是望子成龍的。

但李承乾委屈啊,不是孤不想,是孤真的做不到……

歷史上李承乾成年之後性格乖張、行事恣意、逆反心太重,未必沒有頭頂上李二陛下這座大山給予的巨大壓力,使其心理產生了扭曲、畸變。

如今李二陛下驟然離世,固然面前道路艱難險阻,動輒有傾覆之禍,但頭頂上這座大山一朝搬空,那種由心底發出的敞亮、暢快,自然如泉涌一般奔流釋放,不可遏止。

設身處地,怕是任誰都會生出這種輕松感……

這不是什么壞事,但房俊必須提醒他要保持緊張感,晉王逃遁,接踵而來的必然是一場大戰,東宮這邊並無必勝之條件,更何況晉王一定還有藏匿的計策隱而未發,到時候釋放出來,局勢凶險莫測。

房俊道:「晉王起兵已然不可避免,請殿下敕令衛國公統御東宮六率遞進金光門,隨時入城護衛皇宮,微臣前去玄武門見見江夏郡王,必使其忠於殿下、護衛國祚。」

玄武門,當真是帝國咽喉之所在,大唐每一任皇帝都務必將此緊扼於手中,否則便是政變之源頭。

之前張士貴已經於關隴兵變之時投靠東宮,卻被李二陛下貶謫,將宗室名將李道宗安排於此,如此緊要之地未能掌控於手。原本李二陛下駕崩之後可以徐徐圖之,但晉王逃遁,接下來便是「討逆」大軍兵臨城下,哪里還有時間?

李道宗雖然素來與東宮親近,但如今宗室之內潛流涌動、人心惶惶,局勢瞬息萬變,沒有誰是真正靠得住。

李承乾顯然明白這一點,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事不宜遲,孤與你同去。」

距離天亮還有一段事件,「大殮」儀式正在籌備,必須在此之前將一些事情安排妥當,儀式之上、臣子面前,將祭奠先帝的祭文誦讀完畢,完成登基之前的最後一道程序。

如此可將名份占住,即便晉王起兵,也不過是以臣討君、大逆不道之所為……

……

數十禁衛簇擁之下,李承乾與房俊冒雨抵達玄武門下,接到消息的李道宗趕緊出迎,想要入城下營房之內敘談,李承乾卻提議去城樓上看一看。

李道宗不能違逆,只得恭迎李承乾沿著城門一側的馬道直上城牆,李承乾站在女牆上手扶著箭垛向北觀望,黑漆漆的夜幕之中雨水紛紛,寬大厚重的瓮城如同巨大的獸口,再遠處護城河默默流淌,左右屯衛的大營分居兩側,此刻燈火輝煌、人影幢幢。

很顯然,太極宮內沒有秘密,晉王失蹤的消息很可能已經傳出城外,導致人心惶惶、局勢不穩……

城樓之內燃著蠟燭,燈火通明。

李承乾率先入內、居北而坐,目光釘在李道宗臉上,緩緩道:「父皇駕崩,舉國同悲,然則吾等奉於皇命,自當肩負匡扶社稷、護衛江山之責。郡王乃父皇生前器重之肱骨,否則不能扼守玄武門重地,值此風雨飄搖之際,必然有諸多亂臣賊子心生妄想,做下不臣之事,還望郡王輔左孤抵頂乾坤、撫平亂局,不負父皇之重托。」

這個時候也沒必要藏著掖著繞圈子,直接開門見山即可,也算是一種脅迫,畢竟當著我的面,總不能好意思說出反對我的話語吧?

況且我親自前來,既顯示了對你的看重,也預示著往後對你的重用。

李道宗本就與太子親近,以往多向著東宮,此刻陛下駕崩、未曾廢黜的情況下太子依然是國之儲君,自然是臣子效忠之對象。

所以面上坦然,毫不猶豫:「殿下放心,先帝命臣鎮守玄武門,便是將大唐國祚交予臣之手中,粉身碎骨亦不敢稍有懈怠。只要臣尚存一口氣在,這玄武門便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