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價高者得(1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727 字 7个月前

李道宗面無表情,雖然難以接受,但在房俊消失不見的那一刻他便已經有了心理准備,區區柴哲威如何奈何得了房俊?大敗虧輸,實乃情理之中。

一旁的宇文士及卻沒忍住,長嘆一聲,扼腕道:「柴紹虎父犬子啊,這柴哲威難堪大用,右屯衛已經被李大亮攪合得亂成一團、自相殘殺,大好局面之下居然一敗塗地,簡直廢物。」

李道宗哼了一聲:「柴紹也算不得『虎父』,若非平陽昭公主之功勛,他柴家充其量是個二流門閥,」

回頭將親兵叫到面前,下令道:「傳令下去,本帥要一個時辰之內攻陷武德北門,先登者賞子爵、功勛十二轉,若到時不克,則本帥親冒失石與將士共存亡!」

親兵心中一懍,急忙應下,轉身飛快跑去傳令。

作為一軍之統帥,李道宗的威望極高,若需他親自上陣才能攻陷武德北門實是全軍上下之恥辱,之前李道宗已經親自上陣一會生擒程務挺擊潰甘露殿防線,若現在還需李道宗上陣,全軍上下難免顏面無光,軍人最重榮譽,所以這道命令不啻於傳遞出李道宗的真實想法:就算死,全軍也得死在攻城的戰斗中。

如讓主帥戰死軍前,闔軍上下豈有顏面存活?左右是個死,自是死在沖鋒路上!

當下,攻城之勢更甚三分。

宇文士及暗暗感嘆,這就是百戰宿將的威望能夠將一軍之戰力提升至極限的原因,若是換了尋常將領這般敦促軍隊死戰,非但不能提升戰力,搞不好軍中將士怨聲載道士氣低迷,再遭遇重挫,極有可能瞬間崩潰……

戰場上鼓聲隆隆,李道宗詢問斥候玄武門戰事經過,當聽到右屯衛以數千火槍兵擊潰左屯衛騎兵部隊之時,面色凝重,轉頭看向宇文士及:「之前,晉王殿下可曾探尋過鑄造局恢復幾成產量?」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曾明里暗里探查過鑄造局的重建以及產量,畢竟火器在房俊軍中大放異彩,倚之橫行無忌戰無不勝,誰敢輕視?尤其是那些心懷叵測之輩,若是不搞明白鑄造局到底能否全數供應忠於皇帝的軍隊以火器,萬萬不敢輕舉妄動。

他自己也曾探查過,結果是產量嚴重不足……

所以此刻右屯衛祭出火槍兵這個大殺器是因為原本的庫存,還是隱匿了鑄造局的真實產量?

既然有火槍兵,那么會不會在關鍵時刻還有火炮?

是只有右屯衛裝備了火槍兵,還是其余諸如東宮六率等等所有忠於皇帝的軍隊都裝備了?

宇文士及頷首道:「這是自然,以火器之威力,殿下豈能全無防范?事實上不僅是晉王殿下,包括尉遲恭、程咬金、其余十六衛等等都或明或暗探查過鑄造局的產量,但幾乎所有的結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只能生產極少的火葯、彈丸,連震天雷都生產不出,火炮更是全無可能。」

頓了一頓,目光與李道宗對視:「事已至此,退無可退,無論是否在火器探查上出了岔子,都應盡快攻陷武德殿,只要武德殿攻陷,就意味著皇權更迭,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陛下或死或逃的確都是很大的麻煩,但無論如何都需要先顛覆陛下的統治,而後扶持晉王上位,麻煩的事情大不了以後在頭疼,可若是這武德殿久攻不下,拖延下去恐生變故。

現在那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想要扶持晉王的各地駐軍、門閥,搞不好見到局勢不妙干脆出言擁戴陛下,到時候晉王就成為徹徹底底的叛逆,人人喊打,如何得了?

如此也就看出柴哲威不敵房俊從而一敗塗地對於局勢之影響有多么巨大,按照原本的預想,這個時候柴哲威已經肅清玄武門所有忠於皇帝的軍隊,向關中所有人展示出晉王大勢已成的消息,那么隔岸觀火之輩自然前赴後繼的向晉王效忠,而後紛紛起兵協助晉王剿滅東宮六率,成就大事。

結果柴哲威一敗塗地,導致局面幾乎失控……

李道宗澹然道:「吾之所為,是為了奉行先帝遺願輔左晉王承繼大業,而不是任由帝國陷入分裂內戰頻仍摧毀帝國基石,無論如何,必須將皇帝控制住。個人之生死榮辱與帝國即將陷入內亂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所以你們關隴門閥縱然興旺一時,卻遲早被浩浩盪盪的大勢卻淘汰不得不墜入塵埃之中,太狹隘了。」

他聽得出宇文士及言中之意,大抵是只要能夠讓晉王坐上皇位,一切都可以放在一旁從長計議,甚至為了個人不背負一個弒君的罵名,寧願坐視陛下逃出長安,從此天下二日、割地而治。

但在李道宗看來卻是萬萬不行的,太宗皇帝之所以心心念念易儲推晉王上位,是認為李承乾做不好一個皇帝,而晉王李治卻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能夠將朝政把持手中游刃有余,歸根究底,太宗皇帝是想要這個帝國一日勝似一日,越來越好。

而太宗皇帝為何至死都未曾頒布易儲之詔書?就是因為顧忌易儲會使得原本的東宮派系與朝堂格格不入,待到將來晉王登基,亦會明爭暗斗,斗爭不止,以至於將帝國根基消耗殆盡。

現在若是任由李承乾出京,豈不是正應了太宗皇帝的擔憂,與太宗皇帝的心意背道而馳?

為了太宗皇帝的遺願,他願意背負萬千罵名,哪怕遺臭萬年。

宇文士及心悅誠服,居然躬身施禮:「郡王心系社稷、志存高遠,不惜以己身之榮辱成就帝國之傳承,老朽遠遠不及,既是心存崇敬,又是自愧不如,慚愧,慚愧。」

李道宗視如不見、充耳不聞,對於這等「捧殺」的小把戲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