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0章 不甘與奇觀(2 / 2)

超維術士 牧狐 2114 字 7个月前

她一邊尋找著散落在書房里不同書籍中的「拼圖」,一邊開始破譯拼圖中的隱秘消息。

根據線索指引,格萊普尼爾很快就找到了希露妲在書房里遺留的數個隱秘故事。

這些隱秘故事,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分別是:《圖尼塔的不甘》、《奇觀》、《聖屍結晶的共鳴》、《少年終末的悲歌》、《故友長存》、《復生之謀》。

其中《圖尼塔的不甘》,有點類似於野史,講述了兩千多年前晶目族的大先知——圖尼塔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個故事,雖然和「力塔危機」並沒有太大關聯,但如果溯源的話,《圖尼塔的不甘》是晶目族種種悲劇的源頭。

說來也是巧,這個故事的開頭,便講述了一個存在於空鏡之海的偉大存在。

這個偉大存在,正是拉普拉斯的本體。

圖尼塔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追逐傳說中的空鏡之妖,與一眾同儕來到了空鏡之海。在這里,因為他們的無知與輕視,圖尼塔遭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機。

圖尼塔不僅沒有找到空鏡之妖,他的伙伴還全部落入了空鏡之海,化為了虛無。而圖尼塔運氣很好,恰好被一位偉大存在注視到了,並將他救上了岸。

在和這位偉大存在共處的幾日里,圖尼塔不僅脫胎換骨,而且通過空鏡之海,看到了無垠位面的畫面,這些畫面在他看來,屬於更高層的「風景」。

如果說,以往的圖尼塔還是井底之蛙的話,經過這一遭,圖尼塔這只井底之蛙躍出了井面,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他的格局變大了。

圖尼塔想要追尋這片更廣袤的天空,想要看看無垠世界風景。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實力與勢力。

有了動力,圖尼塔開始踏上了這段追求之路。

而之後,圖尼塔也的確實現了自我價值,從大學者到長老、又從長老晉升為先知,圖尼塔只用了兩百年。

成為先知,等於圖尼塔占據了天然的「勢」,之後,圖尼塔開始將心思都放在追求「實力」上,但讓圖尼塔感到無奈的是,他的聰慧足以震古爍今,但他在修行的天賦上,卻非常的普通。

數百年,無所進步。

晶目族的壽限一般是七百年到千年左右,對比人類,晶目族算是天生的長壽族。

可或許是因為天生上限高,想要打破上限可比人類難多了。

做個對比就可知道。

巫師學徒的壽命一般以兩百年計,突破成為正式巫師後,壽命以五百年計,若是再往上突破,則以千年計。

就譬如安格爾,此時壽命就以五百年計。這里的五百年計,不是說只有五百年的意思,而是沒有其他風險的情況下,至少能活五百年。至多的話,如果加上林林總總的方法,譬如突破壽限的術法、增加壽命的外物……等等,數千年都有可能。

所以,人類一旦突破正式巫師,下限雖低,上限卻很高。

而且,若是再突破,無論是往真知方向突破,還是直接突破到二級巫師,壽限都會拉長。

但晶目族就不行,他們的上限已經鎖死。不突破至水晶級,鮮有手段能增加壽命。

圖尼塔沒有修行天賦,也沒有發明出能讓晶目族增壽之術,他用盡所有的辦法,也沒有突破晶塵級的桎梏,最終也只能將自己的壽命延至大限千年。

滿懷著不甘,圖尼塔這位晶目族歷史上最偉大的先知,還是於千年後隕落。

以上,便是《圖尼塔的不甘》這個故事。

總結起來,就是:圖尼塔年少時看到了更高層的風景,改變了他的一生;但奈何壽命桎梏,難以追尋,於不甘下,郁郁而終。

《圖尼塔的不甘》只是一個前奏,或者說大背景。在這個故事里,「力塔危機」依舊還沒有顯露真相。

於是,格萊普尼爾開始講述起了第二塊拼圖。

——《奇觀》。

故事的主角,依舊是那位先知圖尼塔。

圖尼塔在壽命還剩下兩百余年時,他似乎認命了,不再追求延壽,開始轉而建設起水晶王國來。

他認命後做的第一個宏偉主張,便是……建設水晶城。

圖尼塔要建立一個能讓所有晶目族都同住一處的巨大城堡。

根據圖尼塔自己的說法是,晶目族不能像其他族群那般,分個三六九等。大家同住一處,便沒有明顯的階級之分,歧視不在存在,晶目族的族人也不會因為寒冷而倒在凍土。

同時,整個水晶城還能凝聚出更為豐富的聚合能,讓所有的晶目族人都能得享長福。

圖尼塔的這個想法,極其的大膽。

因為想要建造出容納所有晶目族的城堡,會有重重的困難:需要的材料有多少?占地面積會有多大?耗時會有多長?鏡面空間能否長久穩定?

很多人心底都不認為圖尼塔能夠成功,但他們又無比希望真的能住上這樣一個宏偉城堡。

在萬眾糾結的心情下,圖尼塔在凍土之原上,開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起了水晶城。

中途的艱辛不必多提。

總之,最終水晶城建設成功,而且,成為了白日鏡域內鼎鼎大名,甚至說無出其右的……奇觀建築!

以上,是《奇觀》的內容。

聽上去也只是一個水晶城建造的勵志故事,但是,在格萊普尼爾講完這個故事後,她又補充了幾句話。

「之前,琺妲手上一直拿著的那本希露妲的旅行見聞,我一直沒有明白有什么用。但當我看完《奇觀》故事後,我突然想到了旅行見聞中記錄的一件事。」

「希露妲在旅行之中,看過了形形色色不同的儀式。她發現,絕大多數的高等儀式內,不僅要求儀軌的多元性、祭祀者的數目、還開始要求起了儀式的場地等級。」

天時、人和都已占,現在還要地利。

而儀式的場地,以「儀陣」為次、「祭台」為中、「祭壇」為上。

但最佳的場地,並不是大型祭壇,而是擁有無數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乃至時代鍾情的……奇觀建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