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1 / 2)

覆漢 榴彈怕水 3601 字 2020-11-24

建安五年,四月初夏,南陽、汝南、江夏三郡交界處的汝南朗陵城西十五里處,因為地處要道而形成的一處天然鄉間市集聚點外,數量多達萬計的一支嚴整大軍正在官道上行進……旗幟羅列、鐵甲耀眼,刀槍弓矢無一不足。

為此,市集中聚集圍觀之人何止成千上百,其中有人驚愕,有人好奇,但絕大多數人卻是警惕與畏懼。

這種情緒跟陣營無關,實際上絕大多數朗陵本地百姓對於自己頭頂上的安北將軍、豫州牧劉備都是心存感激與認可的,也就是從劉備占據此地後他們才得以漸漸恢復生產,而且此次也早早就得到鄉亭傳來的命令,說是有劉豫州的大軍要從此處經過,須稍作避讓。

然而,明白歸明白,可除了剛剛出生的稚童外,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漫長的戰爭動亂時期,也都知道戰亂背後的殘酷與絕望。一句不怕,難道不是自欺欺人嗎?

「這才幾年?」眼見著最後一波多達千余眾的精銳甲士簇擁著數名志氣昂揚的軍官、佐吏馬不停蹄,直接越過這個聚點,兀自行軍向西,市集中人松了一口氣之余卻不免議論紛紛。「難道又要打仗?」

「三年不到,也就是兩年半。」有人掰著手指一口咬定。「建安二年之前一直都打仗,建安二年當年干脆就是在咱們這里打了一整年,西面淯水、比水當時都是紅的……建安三年一次秋收沒人搶,建安四年一次秋收沒人搶,今年原本想著能再來一年,那就算三年安穩秋收了,結果現在又要打仗……」

「也說不定是真要打仗。」又有人忍不住插嘴道。「不是說咱們劉將軍跟周圍的將軍、州牧都結盟了嗎?」

「不打仗調兵干啥?」此言立即引起一陣呵斥。

「結盟了又怎么樣,那些吃肉人的話能信嗎?」

「你沒看見這么多穿鐵甲的精兵嗎?不去打仗還能是去接親戚?」

「管著南陽和北面陳郡那個姓曹的,聽說還是咱們劉將軍的義兄呢……」此人一時被圍攻,卻憤憤不平,不願松口,當即就找了一個理由。

「義兄又如何?」旁邊有人面帶嘲諷卻又壓低聲音言道。「我之前聽過路的客商說過,那個姓曹的,跟之前咱們這里那個孫將軍也是義兄弟,結果孫將軍一死,南陽就被他搶走了,連侄子都攆回江東老家了……我還聽說,這個姓曹的,對自己父親不孝,不許自己親父入家門!」

「你可胡扯吧!」被圍攻那人當即鄙夷了回去。「要是這樣,咱們劉將軍還跟他結義?!」

此言登時讓周圍人語塞。

「你們不必擔心。」就在這時,一名坐在市中茶肆內躲避剛才大軍行進的年輕士子終於聽不下去了,半是糾正半是撫慰道。「劉豫州這次出兵自然是要打仗,但卻不是與曹奮武作戰,而是按照兩年半前的盟約,往江南去援助豫章太守朱皓,而朱皓那里的情形也有些特殊,也未必就能真打起來……只是因為剛剛那幾位將軍、司馬平素駐扎於汝南西段,從劉荊州所領江夏轉入大江之上更快一些,這才從此處經過而已。」

眾人半懂不懂。

士子見狀不由扶著腰中長劍失笑:「一句話,這次出兵不一定真打仗,便是打仗了也斷然不會波及到此處!」

這下子,茶肆周圍圍觀的亭舍中人當即釋然,那茶肆主人更是嚷嚷著要與這位士子多送一壺茶。

聽到這里,士子不由再笑:「雖說不會波及,可一旦長江封鎖,你這茶便少不得要運不來了,將來茶水可是能漲價的,我豈不是占了大便宜?」

那茶肆主人也不在意,只是一邊為這人泡茶一邊隨口而答:「小先生說的哪里話?往年兵亂,常年連鹽都買不到,一旦打得時間久了,必然還有兵和賊一起來搶掠,十戶中還要有兩三戶人家被餓死、打死,還有人跟著去做賊當兵,結果一去不回,如今只是南方茶貨斷絕一時而已,誰又在乎呢?而小先生一句話能讓我們安下心來,不用擔驚受怕到睡不著,也不用一時驚嚇過度攜帶妻子往山中躲避,一壺茶又算什么呢……你且慢慢用,我還要去告訴市集那頭我親姊夫家,是去長江打仗,不必擔憂,有什么事喚我家這個半大小子便可。」

這士子微微頷,反而覺得自己的玩笑有些輕佻了,便當即坦然受了對方一壺茶,然後繼續在茶肆前的蔭涼下啃餅吃茶。

不過,就在其人就著茶水細嚼慢咽完畢,復又取第二壺茶准備慢慢享用,避開午後陽光再趕路之時,坐在茶肆中的另一撥客人卻又主動喚他過去並桌閑談。

其實,這年輕士子早就注意到茶肆內另外一行人的古怪了……這撥人中為的一位,年紀約有五旬,花白頭卻面色紅潤,衣著什么的也比自己要華貴,而且前呼後擁,照理說應該是個層次較高的士人。

然而,此人隨行諸多之余,居然還帶著許多箱籠,里面瓶瓶罐罐、金屬陶器干濕俱全,又有點像商賈。

這還不算,明明是士人,可之前見到兵亂,這一行人居然和這里的百姓一樣茫然驚慌,絲毫不知道江南的亂子,更是讓人生疑。

而此時,對方邀請他過去,果然也是問及了戰事。

「其實也沒什么好說的,戰事不就是這回事嗎?」對上幾句話,雖然那五旬老者沒說話,但其隨從幾名士人卻俱是中原各處有名有姓有來歷的士人,明顯不是什么來歷不明之徒,年輕的佩劍士子便干脆了許多。

「兩載前破虜將軍之子孫策扶靈南下,從丹陽轉到吳郡家鄉富春,沿途趁勢攻取割據了不少霍澤(太湖)以西的地盤,彼時朱儁便已經身體不行,無法應對。不過好在南陽會盟成功,孫策也投鼠忌器,所以便以麾下席朱治為中人,拿昔日孫朱兩家的交情說事,又讓劉豫州作保,與朱氏達成和睦……彼時雙方議定,孫策全取吳郡,朱氏則據有豫章、會稽兩郡,而丹陽太守周尚本就是廬江人,家族俱在劉豫州治下,便干脆附了劉豫州。

而如今兩載已過,孫策去年便加冠,表字伯符,自表為破虜將軍,立足穩固之余自然想有所進取。正所謂此長彼消,交州牧朱儁卻是去年身亡,一死皆休,二子一據會稽,一據豫章,其中占據會稽的朱符偏偏又是出了名的貪鄙粗暴,會稽人皆不能服,所以今年春日的時候,便輕易為孫伯符所敗。」

「在下懂了。」那為的五旬老者一直沒開口,負責交流的乃是其下一名出身廣陵的三旬之人,喚做吳普,此時即刻醒悟。「這必然是那孫策貪心不足,取了會稽還想取豫章,乃至於丹陽,劉豫州雖然心思都在中原這邊,但為了大局無論如何都要去教訓一下自己這個侄子的……」

「吳君通透。」年輕士子立即頷。

「可嘆這天下為何總有打不完的仗呢?」聽到這里,那為五旬老者也終於捻須而嘆。「天下安生一些不好嗎?須知醫人容易醫世難,戰亂一起,死傷無數,又何止戰場上的傷亡呢?正如剛才那群本地百姓所言,好不容易平安度過兩次秋收而已……」而言至此處,這老者卻又覺得古怪。「老夫活了這么久,太平三十年的年景見過,戰亂十年不斷也見過,如今竟也不知道這兩載無戰事到底算是確實難得呢,還是算不值一提了?」

「小子潁川徐庶,字元直,見過長者……」見到此人終於開口,等到對方說完話,徐庶趕緊起身問候。

「徐元直是吧?」老者稍顯不耐,似乎根本不願意通姓名。「且坐,我看你是個有見識的,我們這些人卻又對此多有不通,這才喚你過來……我問問你,這戰事何時能平?此番壽春事了,我還想去江東走一走呢。」

「是……」徐庶扶劍坐回長凳之上,稍作思索,卻又苦笑。「若只是論這一戰,我以為絕不會耽誤長者南行的,因為孫伯符雖然進取如火,卻絕不可能是劉豫州的對手,只怕稍一碰撞,吃些虧,其人便只能干脆撤回吳郡、會稽去了。但在下卻並不建議長者一行人去江東……」

「這是為何?」對面一眾人面面相覷後,那吳普順勢問。

「因為孫伯符這人絕不會滿足於兩郡之地的,即便是劉豫州兵強於他、勢大於他、將優於他,他也只會忍耐一時,等到中原一亂,劉豫州無暇顧及身後之時,其人說不定便會毀約動武,而到時候往哪里打,打何處就都不好說了。」徐庶坦誠懇切相對。「而中原大亂在即,劉豫州無暇南顧也在不久……尊駕一行人,能避一避江東總是沒錯的,不是說能不能避兵禍的事情,而是要憂慮到時候能不能平安回來。」

「明白了。」吳普稍作思索,微微頷,卻又忍不住低聲詢問。「可中原如何能亂?曹奮武和劉豫州之間總是不會動手的吧?劉荊州、陶徐州也都不像是擅起戰亂之人吧?」

「在下這么說吧。」徐庶稍作措辭後懇切言道。「這個事情跟劉豫州、曹奮武,乃至於劉荊州、陶徐州都無關,正如足下所言他們應該都不會有主動動手的意思……但天下將有變,而有變必生亂,偏偏中原不比河北,乃是各路諸侯會盟的結果,並非一體,所以這亂子必然會波及中原。」

「什么變?」吳普愈疑惑,那老者也蹙眉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