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陽光,美麗,重來(1)(2 / 2)

另一個窗口前人不是很多,窗口上方的玻璃上又一行不大,卻剛好是你到了窗口就可以看到的綠顏色的字:請您准備餐票。

從兩個掛著小黑板的窗口,到提示准備餐票的窗口,大家打來的早餐差別並不是很大,豆漿,雞蛋是最常見的,油條和饅頭也許就是這兩個地方里最大的不同了。

李校長已經端著早餐朝這邊走來,而一些已經吃完早餐的學生正陸陸續續的起身離去。吃早餐的人走了,除了留下擺放整齊的公用托盤,餐桌上什么也沒有留下。

眼前的一切,讓田書記又一次想到了以前三中學校的,她基本不去就餐卻經常要去檢查一下的食堂。那里有值周的學生在維持秩序,卻總是能聽到因為先來後到的問題而時常有的爭吵。那里開的窗口很多,不過所有的窗口前都用醒目的紅字,來標識著使用者的權限。嘈雜的聲音,偶然傳來的一陣笑鬧,紛紛起身離去了,滿桌子上最讓人看清楚的是剩下的飯菜。

三中的學生多,三十三中的學生少,三中的學生都有一種優越的感覺,三十三中的學生總給人內斂的感覺。只是這些表面上又差別的東西,是永遠地界定兩種截然不同氛圍的那道山嶺嗎?

非常少見的小米稀粥,喝著非常香甜的田書記在碗要見底兒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想要吃一點。於是,她從李校長那里分了小半個饅頭過來,也在今天的餐桌上第一次把自己的筷子,伸向了放著咸菜的碟子。

下午臨近放學的時間,田書記開著車載著李校長和高三班的班主任,一起去說好的幾個學生家進行家訪。

傍晚時分,田書記李校長和班主任三人走訪完最後一個學生的家,一起朝田書記的車走去。上了車,田書記發動了車一言不發的開上就走。

因為兩個多小時的家訪,有一種東西積壓在她的心里,同時也讓不停的在心里問著:我們國家不是史小諾個對下崗職工的幫扶政策好多年了嗎?我們國家不是在全面施行最低生活保障了嗎?我們國家不是……想著這些,想著自己今天看到聽到的一切,田書記只想把自己的車快一點從這里開走,因為她在此時此地,她覺得自己的車還在這里話,真是太扎眼了。

流傳了很久的一句話,幫急幫不了窮。你就在一年里有數的幾天能想起這些人,幾袋米面加點食用油外帶一個幾百元的紅包,但是一個家庭常年的生活有這些就可以維持的嗎?

最低生活保障,可是我們這個國家這么大,人口這么多,它是否可以送到城市的每個角落嗎?而且這已經少的不能再少的生活保障,都給了該給的人嗎?田書記不知道,不過李校長任職成招辦那會兒,就見到過與成招辦相鄰的一個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發放處,是有人打著出租車來領取的(難道該領取的人在委托代理?

或許是所有的因素都有吧,讓一切本該不用拖上這樣長的時間來基本解決的事情,還要過上多少年才能基本解決吧。

車上的三個人都沉默,是因為即使這三個孩子在大家的資助下讀了他們該去讀的大學,可是他們的家更需要來有一定的收入來保障其他人的生活,所以現在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資助不資助這三個孩子繼續自己學業的問題,而是能讓他們的家庭怎么又些收入來生活下去的問題。

雖然高中不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范圍內,可是三十三中已經符合條件的學生能減免的費用全部減免了。要不,有些孩子恐怕已經在更早的時間里就離開學校了。一個學校,有能力做到的也就是這些了。可是為什么,為什么其他的地方卻久久也沒有把他們該做的事情給做了?難道他們把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忘了嗎?

一個部門,一個地方,一級政府,該做的不是拿著米面紅包在攝像機下去握人家的手,他們要做的是,讓這樣的時候能最少的發生。可是年復一年里,他們都是在反過來做。

問了高三班主任再次在班級里摸底的情況,還好的是如剛剛這樣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這里與李校長的宿舍離的不遠,田書記就先把李校長送了回去。

在高三班主任跟李校長說完這件事的時候,對老工業區這邊一般人家生活很了解的李校長,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備,所以,李校長雖然心情有些壓抑,但是還沒有像第一次見到這樣情況的田書記那樣有些無法控制自己。

完成了電視台的幾個檔期,菲兒被部里獲准在家休息幾天。於是,菲兒昨天把宿舍里的陳設換了個樣子,今天又在家里陪著圓圓。

宿舍里,菲兒和圓圓在邊看電視邊聊天,謝欣因為米教練又要在學校住宿了,還得陪陪她的今晚就不回來了。

半低著頭從卧室里出來的是惠敏,那和鐵奕一起在廚房忙活的又是誰?